音乐社会学概论
作者简介:
曾遂今 四川人,现为中国艺术研 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轻 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 会会员、国际大众音乐研究会(IA SPM)会员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 会会员。70年代起于文艺表演团体 从艺多年。1985年春研究生毕业并 以《凉山彝族口弦》获文学硕士学 位。其后继续从事音乐理论研究、 评论与创作。主要音乐文论作品 为《乐谱中的光环》、《现代通俗 歌曲观念与技法》、《中国乐器志 气鸣卷》、《论音乐批评的科学性》、 《中国笛文化》、《从中国音乐的社 会学问题看传统》、《流行音乐中 的微观理论话题》等。主要声乐、 器乐作品为《长城上的太阳》、 《太阳金牌》、《老百姓的话》、 《归来的梦》、《思念的心律》、 《苗风》、《山民》、《迷途的羔 羊》、《东方魔笛》及《梦圆中的 紫荆花》等。
目录: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音乐社会学学科认识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的音乐与社会 一、原始社会中的音乐社会观 二、先秦时期的音乐社会观 三、秦以后时期的音乐社会观 第二节 西方早期音乐思想中的音乐与社会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社会观 二、中世纪的音乐社会观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社会观 四、17世纪以后的音乐社会观 第三节 音乐社会观与音乐社会学 一、音乐与社会双向联系中的“静”与“动’ 二、国外音乐社会学研究对象观 第二章 中国音乐社会学学科建设论 第一节 中国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音乐社会运动过程概览 二、音乐社会学研究音乐的横向运动与综合运动 第二节 中国音乐社会学的学科结构 一、音乐社会学学科内部结构 二、音乐社会学学科族系结构 第三节 中国音乐社会学的学科职能 一、思想观念上的科学认识职能 二、音乐建设中的科学实践职能 三、音乐发展中的科学预测职能 第四节 中国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中国音乐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 二、中国音乐社会学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借用 三、中国音乐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应认识的几种关系 第三章 社会音乐生产论 第一节 社会音乐生产的本质 一、适应社会精神需求的音乐生产 二、富于创造性的音乐生产 三、非盈利性、非商品性的音乐生产 第二节 社会音乐生产的结构 一、音乐创作生产 二、音乐唱奏生产 三、音乐传播生产 四、音乐伺服生产 第三节 社会音乐生产内部环节的动力分析 一、社会音乐生产内部环节的动力运行模式 二、社会音乐生产的良性运转 三、社会音乐生产的非良性运转 第四章 社会音乐听众论 第一节 中国音乐听众分类的理论思考 一、音乐听众分类问题在当代的提出 二、国外某些音乐听众分类成果述评 第二节 中国音乐听众分类的实际操作 一、中国音乐听众所处的地域特点与社会特殊群体 二、音乐听众的年龄分布特点 三、音乐听众所具备的主体条件 四、中国音乐听众分类系统图 第三节 中国音乐听众的宏观观察 一、当代社会音乐听众的整体趋势 二、现代传媒条件下出现的特殊群体 第五章 社会音乐传播论 第一节 音乐传播的概念与功能 一、音乐传播――“传必求通” 二、音乐传播四项基本功能 第二节 民间音乐传播与音乐传播的基本模式 一、音乐传受双方对音乐信息的“共享” 二、音乐传播原始形态的特性 第三节 乐谱媒介与音乐传播 一、乐谱媒介的历史回顾 二、乐谱媒介带来音乐传播性质的变化 第四节 声音记录、电子媒介与音乐传播 一、唱片媒介 二、无线电广播媒介 三、电视媒介 第五节 当代音乐传播的五种形式 一、“(1+2+3)+6”式音乐传播 二、“1+2+6”式音乐传播 三、“1+2+3+6”式音乐传播 四、“1+2+3+4+6”式音乐传播 五、“1+2+3+4+5+6”式音乐传播 第六章 社会音乐流行论 第一节 音乐流行的概念和分类特征 一、什么是音乐流行 二、两种类型的音乐流行现象 三、两种音乐流行形态的相互转换 第二节 音乐的流行模式分析 一、音乐流行现象的内因结构 二、音乐流行模式的二环制约图 三、音乐流行的激发与抑制 第三节 音乐流行强度的测定 一、“比尔博德”流行度统计表 二、阿尔比特伦公司流行测定法 三、尼尔森公司流行测定法 四、心理反映等级流行测定法 第七章 社会音乐商品论 第一节 音乐与音乐商品 一、什么是音乐商品 二、音乐商品价值内涵的两个方面 三、音乐商品的特殊性 第二节 音乐商品的历史进化与发展 一、音乐――商品价值零值时期 二、音乐商品――商品价值萌芽、发展时期 三、音乐商品一―商品价值膨胀时期 第三节 音乐商品的分类 一、流动型音乐商品 二、冻结型音乐商品 三、隐伏型音乐商品 四、媒体型音乐商品 第四节 音乐商品的社会参与 一、音乐商品与社会音乐生产 二、音乐商品与音乐传播 三、音乐商品与音乐流行 四、音乐商品与音乐听众 第八章 音乐职业论 第一节 社会音乐生产结构衍变发展中的音乐职业 一、原始社会的音乐“职业”考察 二、奴隶社会的音乐职业概略 三、欧洲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音乐职业 四、中国封建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音乐职业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音乐职业 一、50年代新型的职业音乐团体 二、团体型音乐从职人员 三、20世纪90年代中国音乐家职业活动的双向特点 四、个体型音乐从职人员 第三节 音乐从职人员的社会功能 一、音乐从职人员的社会功能概述 二、音乐从职人员的社会作用强化期 三、音乐从职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九章 社会音乐批评论 第一节 音乐批评的科学依据 一、音乐批评的感性阶段 二、音乐批评的理性阶段 第二节 音乐批评的科学功能 一、科学的音乐批评是促成音乐传播运动 “传必求通”结果的有效保证 二、科学的音乐批评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的舆论手段 三、科学的音乐批评是音乐生产活动中 进行艺术竞争的有效监督 四、科学的音乐批评是一切音乐现象 价值评估的公正天平 第三节 音乐批评的科学标准 一、对音乐社会功利价值的评价 二、对音乐作品普遍性的要求 三、对音乐作品和谐性的要求 四、对音乐作品独特性的要求 第四节 音乐批评的科学方法 一、音乐批评的社会观察 二、音乐批评的分析 三、音乐批评的科学抽象 附录一:本书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附录二:本书各章引用相关概念、术语一览 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