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宋词(修订版)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湾文化大学历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 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内容简介:
本书系在《蒋勋说宋词》(2012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蒋勋先生按照五代、北宋、南宋的时间脉络,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重要词人的佳作一一道来。 在宋词当中,既有简练、淡雅、不夸张的情绪”,也不乏豪放、浓烈与激扬。美从无定规,却皆可成为个人生命的色彩。这是宋词带给我们的启发,以及慰藉。 阅读宋词,就像在阅读生命本身,饱满与孤独、喜悦与感伤各具其美。记得花间晚照,记得金戈铁马,豁达面对得失起落,好好珍惜自己。 蒋勋先生潜心于艺术与文化之美,“出之于小说、散文、艺术史、论述、绘画,苦心孤诣,重构民族美学与历史记忆,启蒙俗民生活中的感官审美享乐,献身为美的传道者,谦卑明亮,气象恢宏,给了我们欢喜感动与荣耀自豪”。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这样描述这位“美的布道者”——“(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目录:
第一讲 李煜 唐诗何以变成宋词 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亡国之痛 富贵繁华都幻灭了 命运的错置 俗世文学自有其活泼与力量 有如流行歌曲 对繁华的追忆 唐诗的规矩被打破 人间没个安排处 无奈夜长人不寐 《浪淘沙》:李后主在美学上的极品 第二讲 从五代词到宋词 诗和词之间的界限 词长于抒情 词是视觉性非常高的文学形式 从风花雪月到《花间集》 “自恋”的美学经验 以一朵花或一枚雪片的姿态体会宇宙自然 文人的从容 包容之美 深情存于万事万物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第三讲 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 “分裂”的知识分子 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宁静 超越感伤和喜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感伤与温暖并存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中国文学中的夜晚经验 庭院深深深几许 白发戴花君莫笑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富有而不轻浮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天赋与轻狂 行人更在春山外 率性令生命优美 第四讲 柳永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慢词”自柳永开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今宵酒醒何处 第五讲 苏轼 可豪迈,可深情,可喜气,可忧伤 不思量,自难忘 偷窥——中国文学少有的美学经验 融合儒、释、道 可以和历史对话的人,已经不在乎活在当下 绵中裹铁 文学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第六讲 从北宋词到南宋词 具备美学品质的朝代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音乐性与文学性 文学的形式有时代性 形式上的完美主义者 阳刚与阴柔没有高低之分 一旦讲求形式,也就是没落的开始 向两极发展的美学品格 第七讲 秦观、周邦彦 优雅文化的发达 桃源望断无寻处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最爱用的那几个字 “大典故” 耽溺之美 再造美学空间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南朝盛事谁记? 第八讲 李清照 李清照与苏轼 知己夫妻 李清照有点儿“野”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懒懒的情绪是南宋词的重要特征 多少事、欲说还休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代文人的生活空间 第九讲 辛弃疾、姜夔 辛弃疾与姜夔——南宋的两面 “江南游子” 辛弃疾的侠士空间 却道天凉好个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村居老人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杯汝来前 悲壮美学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只讲自己的心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