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际实践
作者简介:
刘禾,199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2001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Magistrett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现任由执根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亚洲语言文化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Helmut F.Stern Professor)。1998-2000年任全美文学理论书奖(韦勒克奖)和文学史书奖(列文奖)两项大奖评委,现任美国比较文学协会董事。1997年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英文学术著作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Token of Exchange(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年),即将出版有Semiotics of Empire哈佛大学出版社),中文著作有《语际书写》(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持灯的使者》(编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内容简介:
跨语际实践的研究重心并不是技术意义上的翻译,而是翻译的历史条件,以及由不同语言间最初的接触而引发的话语实践。总体而言,我所要考察的是新词语、新意义和新话语兴起、代谢,并在本国语言中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跨文化研究的语言问题 Ⅰ民族国家与个人之间 第二章 国民性理论质疑 第三章 个人主义话语 Ⅱ跨语际表述模式 第四章 “经济人”与小说现实主义问题 第五章 欲望的叙事:现实与梦想的争辩 Ⅲ民族建设与文化建设 第七章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第八章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制作 第九章 反思文化与国粹 附录 文献目录 编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