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
作者简介:
张志扬,即墨哲兰,1940年生,武汉人。1980年,全国招考500名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他以助理研究员资格被录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现代德国哲学研究工作。1986年调入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职任研究员。1994年调入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同济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任教于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 主要著作 《渎神的节日》(香港三联"学术精选"1992,上海三联"学术文库"1996年,上海三联"张志扬著作"2001年) 《门 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再版) 《形而上学的巴比伦塔》下篇"重审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华中理工大学出版1994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再版) 《缺席的权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997年两次印刷) 《语言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创伤记忆》(上海三联"张志扬著作"1999年) 《禁止与引诱》(上海三联"张志扬著作"1999年) 《偶在论》(上海三联2000年) 《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1年) 《一个偶在论者的觅踪:在绝对与虚无之间》(上海三联2003年) 《西学中的夜行--隐匿在开端中的破裂》,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 《禁止与引诱--墨哲兰手迹》(珍藏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的阴暗之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另著有《解释与论证》、《中国现代性思潮中的"存在"漂移"--"西学中取"的"四次重述"》、《重问"知识论"》等数十篇论文。 主译伽达默《美的现实性》(北京三联"新知文库"1998年)。 审校舍勒《死、永生、上帝》(孙周兴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6年)、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李秋零、白薇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7年)、施米特《政治神学》(吴增定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对西方现代哲学的习得;下篇是对西方文学艺术的阅读。两者几乎是语言与语境、对象与活动的关系。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正是作者回归“现代汉语言”之路的不懈努力的写照,也是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类人的某一种求学记实:“个人的真实性及其限度”,一个几近悖论式的生存两难。
目录:
总序 前言:缺席者的漂泊 上篇 禁止与引诱——追问“原罪”之源 语义生成: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浯言空间 评伽达默尔的萨尔茨堡讲演——关于艺术现象的人类学基础 论无蔽的瞬息——兼论诗人哲学家的命运 解释学的边界性——《伽达默尔译文集》序 是路,还是风?——《艺术作品的本源》在海德格尔思想转向中的意义 庄子怀疑论与西方怀疑论的差别 在黑格尔《美学》面前——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对话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关于美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下篇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读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夜行的驿车》 无常的毁灭与不朽的生命——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有感于个性和天才 生存的两难处境——读易卜生《罗斯莫庄》 卡夫卡距离——读卡夫卡《城堡》、《法门》、《圣旨》 心灵为何焦灼?——读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托尔斯泰走了——读茨威格《逃向苍天》 视觉与思索——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放大》 在返回感觉之根的途中——解柯尔维尔不可官说的焦虑, 拒斥与神秘——评谷文达及其解读者 评“文化限制”论 后记 再版“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