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有知识的文学课

有知识的文学课

作者: 龚鹏程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5-1

价格: 32.00元

ISBN: 9787101105223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龚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奖项。精通文史、武术、书法,著作有《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文学散步》、《近代思潮与人物》等八十余种。

内容简介:

如果说《有文化的文学课》是作者文化深沉之思的杰作,《有知识的文学课》则彰显了作者的博学、明辨。 一般文学阐释之作,引用典籍都是寻常所见,而此书中,典籍众多,新奇醒目,作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宏博甚至陌生的知识叙述中,作者以其敏感的思索,纵横捭阖,常常令人意出尘外。 作者摒弃了纵向思考文学的形式,打破了文学高蹈于精神领空的惯式,从横向角度,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花鸟虫鱼。在作者笔下,文学是一朵永恒开放的花朵,在精微、唯美的世界里,有渊博的知识、有惊人的洞见。

目录:

序 第一讲文学与天文 天文是古人日用所知 古人生活中的天文知识 类书、蒙学书中文学性的天文知识 《天问》分化出的文学形态及影响 第二讲文学与岁时 什么是岁时 文学关注下的时间 中国人重节气、节日 文人笔下的节日、岁时 四季变化为文人所重 第三讲文学与地理 《禹贡》与九州地理观 《山海经》、《穆天子传》启发下的文学想象 《诗经》中的具体生活场域 楚辞、地理志、辞赋中文学与地理的关联 地理文学化的诸多体现 以地理视角看《乐府诗》 第四讲文学与饮 中国人更重视的是饮 《诗经》里的酒 《楚辞》中丰富多样的饮 与文学相关的酒 饮茶法的变迁 与文学相关的茶文化 僧家对茶道的推动 文人对茶饮的影响 第五讲文学与食 文学中的农事稼穑 文学作品祭祀中的食物 《诗经》开创食物描写的三大类型 《楚辞》中的离俗之食 汉代歌诗辞赋里的佳肴 第六讲文学与衣 中西方服饰观之不同 《诗经》之衣多在《国风》中 着衣之礼及各种衣服 《楚辞》超凡脱俗之服饰 文学里的冠剑、纶巾、金缕衣 第七讲文学与住 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 文学中的卜居主题 《长物志》显现出的文人生活理想 文学中的园林楼阁 “观”的性质、作用与表现 第八讲文学与行 由《诗经》开启的行旅文学 行旅文化中产生的闺怨文学 行旅文学出现的原因 驿站诗、题壁诗 游的文学史 第九讲文学与草 北京花事 早期花草意识的混而未分 重视花,始于汉代 香在草之外另成大邦 词比诗更显花草意识 体物、博物、格物、玩物 第十讲文学与木 橘之颂 嘉木者木兰 桐花时节 文人爱梧桐 桂花之幽静 韵胜格高的梅花 文学里草木的深意 第十一讲文学与鸟 《诗经》里聚讼万端的鸟 文学中的嘉禽 文学中其它诸鸟 第十二讲文学与兽 蒙学读物中的兽 诗人体物工夫 文人笔下的马 寓言与以兽拟人 与兽相关的文学故事 文学变形幻化主题中的异兽 第十三讲文学与虫 《诗经》里的虫 龙非虚构之物 声望较差的蛇 文学中的小虫们 相生相化之虫 第十四讲文学与鱼 鱼之总说 有文化符号意义的龟 重要且美好的鲤鱼 丧失本义的鲲 与鱼相关的文学故事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1-10 9.1k
长安的荔枝
2025-01-10 4.6k

评论

2024-05-19 21:38:47
书中拾梦发表
这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书中对文学的解读别具一格,从横向角度切入,从古人的生活入手,窥探文学的精妙与渊博。作者龚鹏程学识渊博,在宏大的知识体系中信手拈来,纵横捭阖,让我叹为观止。
2024-05-19 21:38:47
文字之翼发表
《有知识的文学课》既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有敏锐的思考,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将古今中外的典籍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博学的知识海洋中畅游,令人如沐春风。书中对文学的解读,打破了传统窠臼,让人眼前一亮,值得细细品味。
2024-05-19 21:38:47
墨墨留香发表
龚鹏程的这本《有知识的文学课》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衣食住行到花鸟虫鱼,作者将文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在日常琐碎中挖掘文学的瑰宝。书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却又不显生硬。作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细腻笔触,让我读出了文学的另一重境界。
2024-05-19 21:38:47
书海拾贝发表
这是一部博学多识之作,龚鹏程先生在书中展现了他的深厚底蕴和宽广视野。他引用的典籍之多,令人惊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之妙。在作者的笔下,文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精神产物,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24-05-19 21:38:47
笔墨生花发表
《有知识的文学课》是一本集知识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佳作。书中既有丰富的文学解读,又有博学的知识储备,作者以其独到的视角,将二者融会贯通,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知识与文学的盛宴。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