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史
内容简介:
元代文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自宋代开始明显的俗文学和雅文学的分裂局面继续发展;二是雅文学即传统的诗文领域内出现新变现象。这两个基本特点又以前者最为重要,作为俗文学的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不仅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诗词歌赋文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成就。 和元杂剧同时流行的散曲,其格式、体制一同杂剧中的剧曲,它很快便被文士们采用,被看作是“新乐府”,又由于宫廷朝会大合乐时采用散曲,并且由翰苑人物撰词,皇帝嘉赏,散曲地 位越发提高。这一情况与词的发生、发展情况相类似。但它总的成就比不上杂剧。宋代产生的南戏,入元以后,继续流行,但就总体上看,元代南戏未能象杂剧那样,产生大量著名作家、作品并在文学领域中造成巨大的声势,因此它的成就不如杂剧。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元王朝的建立和封建文化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元代的儒士问题 第三节 理学成为官学的经过 第四节 全真教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元杂剧概况(一) 第一节 杂剧的起源 第二节 杂剧的体制 第三节 杂剧的繁荣 第三章 元杂剧概况(二) 第一节 杂剧的内容 第二节 杂剧的分期和流派的区分 第三节 杂剧的流传 版本及作品存佚 第四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关汉卿的社会剧 第三节 关汉卿的爱情 婚姻剧 第四节 关汉卿的历史剧 第五节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节 关汉卿的散曲 第五章 王实甫 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与《西厢记》的作者问题 第二节《西厢记》故事的流变 第三节《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第四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西厢记》的流传和版本 第六节 王实甫的其他作品 第六章 白朴 第一节 白朴的生平 第二节 白朴的杂剧 第三节 白朴的词和散曲 第七章 马致远 第一节 马致远的生平 第二节《汉宫秋》 第三节 马致远的其他杂剧 第四节 马致远的散曲 第八章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一) 第一节 纪君祥 郑廷玉 李寿卿 狄君厚 第二节 康进之 高文秀 李文蔚 第三节 杨显之 石君宝 石子章 张寿卿 第九章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二) 第一节 尚仲贤 李好古 吴昌龄 第二节 李潜夫 武汉臣 孟汉卿 王仲文 第三节 张国宾 李直夫 孔学诗 第四节 王伯成 费唐臣 史樟 刘唐卿 第十章 元代后期杂剧 第一节 杂剧的衰微 第二节 杂剧衰微的原因 第十一章 郑光祖 第一节 郑光祖的生平及其创作地位 第二节《倩女离魂》和《�梅香》 第三节《王粲登楼》和其他作品 第十二章 后期其他杂剧作家 第一节 乔吉 第二节 宫天挺 秦简夫 第三节 金仁杰 杨粹 朱凯 王晔 范康 第四节 钟嗣成和《录鬼簿》 第十三章 无名氏杂剧 第一节《陈州粜米》和其他公案剧 第二节《赚蒯通》和其他历史故事剧 第三节 爱情剧及其他 第十四章 元代散曲(一)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散曲的体裁和形式上的特点 第三节 散曲的内容 分期和流派 第十五章 元代散曲(二) 第一节 杨果 商挺 卢挚 张养浩 第二节 胡祗� 冯子振 陈英 刘致 第三节 杜仁杰 王和卿 第十六章 元代散曲(三) 第一节 张可久 曾瑞 任昱 曹德 第二节 睢景臣 刘时中 第三节 贯云石 薛昂夫 徐再思 杨朝英 刘庭信 第十七章 元代诗文概况 第一节 元诗“宗唐得古”风气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二节 元词继承前代传统和走向衰微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元代散文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十八章 元代前期诗文作家(一) 第一节 耶律楚材 刘秉忠 郝经 王恽 第二节 刘因 第三节 姚燧 第十九章元代前期诗文作家(二) 第一节 方回 戴表元 第二节 仇远 白� 袁易 第三节 赵孟� 第四节 吴澄 陈孚 袁桷 第二十章 元代后期诗文作家(一) 第一节 虞集 第二节 杨载 范� 揭�斯 第三节 欧阳玄 黄� 柳贯 吴莱 第四节 周权 朱德润 许有壬 张雨 第二十一章 元代后期诗文作家(二) 第一节 萨都刺 第二节 马祖常 �贤 余阙 丁鹤年 第二十二章 元代后期诗文作家(三) 第一节 杨维桢 第二节 李孝光 张宪 第三节 睦州诗派和浙东诗派 第二十三章 元代后期诗文作家(四) 第一节 张翥 傅若金 第二节 王冕 贡性之 倪瓒 顾瑛 第三节 陈基 戴良 王逢 第二十四章 元代南戏(一) 第一节 元代南戏的发展 第二节 元代南戏作品概述 第二十五章 元代南戏(二) 第一节《拜月亭》 第二节《荆钗记》 第三节《白兔记》和《杀狗记》 第二十六章 元代南戏(三) 第一节 《琵琶记》作者高明 第二节《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七章 元代话本 第一节 元代说话和话本概况 第二节 元代的讲史 第三节 元代的小说 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