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大陆台湾一百年

大陆台湾一百年

作者: (中国台湾)戚嘉林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4

价格: 58.00

ISBN: 9787544342209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戚嘉林,1951年出生于台湾。就读于辅仁大学,曾长期在台湾外事部门任职。 现在台湾佛光大学、世新大学任教。近年,多次受大陆有关方面邀请,参与有关台湾问题的学术活动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演讲台湾历史。

内容简介:

大国博弈,台湾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资料解密,隐藏了怎样的沧桑与过往? 身为台湾前政府官员的作者引证了大陆、台湾,美国、苏联、日本等大量解密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在中美、中日、中苏复杂变幻的国际关系中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演变;梳理了国共两党数十年来分合聚首的内幕,及各自的发展道路;同时,书中对大陆与台湾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主编推荐 : 一位台湾前政府官员对大陆与台湾百年政治历史的回顾与思索。 日本、苏联、美国,百年大国博弈中,台湾已成风雨飘摇的棋子,分离与统一,历史将作出抉择。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孙中山革命之百年迷思 第一节 台湾当局刻意隐瞒孙中山的失误 第二节 义和团起事与儿玉源太郎 21 山本权兵卫下令拟订攻占厦门的计划 22 日军登陆厦门 23 中止占领厦门,儿玉源太郎“热泪夺眶” 第三节 孙中山寻求儿玉与后藤的援助 31 义和团北方起事,孙中山计划于南方建国 32 孙中山寻求儿玉与后藤的援助 33 孙中山下令惠州起事后转攻厦门 第四节 孙中山至死不识后藤新平血腥侵华的真面目 第二章 国共大陆三十年(1921—1949) 第一节 中华民国的诞生 11 日本的侵略 12 八国联军侵华 13 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二节 国共第一次内战 21 军阀割据时代 22 中国国民党的确立 2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4 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内战 241 国共第一次合作 242 北伐 243 国共第一次内战 244 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三节 中日战争 31 国共第二次合作 32 中国八年抗战 第四节 国共第二次内战 41 国共第二次内战 42 国民党败迁台湾 第三章 美国裂解中国惊心动魄(1946—1952) 第一节 鼓动“台独” 11 主使台人请愿托管独立 12 炒作台湾脱离中国 13 美国驻华大使鼓励“台独” 第二节 颠覆西北 21 收买新疆少数民族 22 给中国“非汉族”专款军援 23 策划在西北建立“大伊斯兰共和国” 24 策动新疆武装叛乱 第三节 煽动藏独 31 劝说达赖流亡海外 32 拨款给达赖作为津贴 第四节 南北分裂的梦魇 41 斯大林要求中国南北分治 42 冈村宁次策划中国南北分裂 4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第五节 开启民族复兴崛起之路 第四章 国防科技跨越半个世纪 第一节 振兴中国的使命 第二节 落后宛如隔代 21 初期解放军官兵文化程度很低 22 成立“中国科学院” 第三节 “抗美援朝”乾纲决断 第四节 明日长剑: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第五节 毛泽东对发展核武的态度 第六节 赴苏学习科学技术与朝鲜战争 第七节 国防科技大飞跃 71 全力发展国防科技 72 优先建立重工业 73 工业技术跨越半个世纪 第八节 1860年洋务运动与1950年国防科技大引进之对比 第九节 如果错过这一次 第五章 中国核武器横空出世 第一节 侵华元凶成国民党政府座上宾 第二节 台湾国民党当局向美国出卖民族情报 21 台湾“黑猫中队”出卖民族情报 22 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 第三节 美国计划摧毁中国核设施 31 台湾鼓动美国摧毁大陆核设施 32 天佑中国 第四节 苏联企图控制中国海军并撤走专家 41 长波电台与联合舰队 42 苏联毁约撤走专家 第五节 中国核武器横空出世 51 “两弹”工程持续攻关 52 国防科技更上层楼 第六节 《华盛顿明星报》传递出震惊世界的信息 61 毛泽东遏阻苏联突袭 62 护国佑民百年愿望 第六章 悲壮的强国梦 第一节 1950年祖国大陆完全不具备现代经济发展之起始条件 第二节 二十年间三次大跃进 第三节 中国人民的巨大付出 31 苏方的科技援助与中国的国家安全 32 近代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怨怼 33 钱伟长的困顿与复出 第四节 三十年奋斗建立现代经济发展的起始条件 第七章 中美建交与重视台湾经济成就 第一节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第二节 大外交:中美建交与美军撤离台湾 21 蒋介石曾接受“双重代表权” 22 中美建交促成美军撤离台湾 第三节 邓小平复出 31 邓小平复出 32 重视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33 台湾学者官员倾囊相授 第四节 邓小平经济改革的试点与论述 41 邓小平经济改革策略 42 先“增量改革”再“存量调整” 43 先“试点”再“推广” 44 有关经济改革的政治论述 45 改革开放功在当代 第八章 中国国防二次现代化 第一节 美国寒盟背约 11 中苏关系正常化 12 美国背信对台军售 13 台美建立实质性军事关系 第二节 空军第二波现代化 21 近代中国空军的开端 22 中国空军现代化 第三节 中国海军崛起 31 帆船海军的民族悲歌 32 近代海军的开端 33 建设新海军 34 海军不是护城河与二次现代化 35 中国海军崛起 36 海疆铸剑六十年 第四节 护国佑民——战略核力量 41 卫国长城——战略核潜艇 42 “钱学森弹道”——东风21C反舰弹道导弹 43 覆盖全球的火力——东风31A远程战略导弹 44 陆基中段反导拦截 第五节 太空武备力量 51 卫星导航——北斗二代 52 载人飞船与太空实验室 第九章 台湾志士在祖国抗日战场 第一节 日本极度歧视台湾人 第二节 台湾志士在祖国抗日战场 21 香江谍影 22 华南战场 23 华北战场 24 海外战场 25 潜行西返共赴国难 第三节 台湾回归祖国论述 第十章 日本对台湾的最后一击与日据世代 第一节 日本人离台前对台“最后一击” 11 日本人已经知道台湾即将发生灾难性粮荒 12 在台放弃米粮管制 13 在台滥发货币 14 日本人预见即将发生影响台湾命运的重大社会事件 第二节 陈仪回天乏力 21 陈仪设法全力解决粮荒 22 祖国米粮运台 23 陈仪回天乏力 第三节 日据世代及其影响 31 “皇民化”的军事教育 32 李登辉写血书效忠皇军 33 中国世代 34 日据世代 35 日据世代的“隔代影响” 第十一章 蒋介石、蒋经国统治台湾四十年(1949—1988) 第一节 大分裂黑暗期 11 国民党特务群集台湾 12 蒋介石再度掌控国民党 13 密告奖金65% 14 白色恐怖惨绝人寰 第二节 蒋介石时代 21 选举制度 22 二元分权体制 第三节 经济奇迹迷思 31 日本人留下的近代建设成就 32 祖国大陆注入的全国经济资源与人才 33 中国人的勤奋节俭与美国的援助 34 农业土地改革 35 经济发展成功的策略 36 外省精英奉献在台湾 第四节 蒋经国时代 41 台湾化 42 政治改革 43 族群怨怼 第十二章 台湾民主失败与李扁二十年 第一节 李登辉当政与台湾停滞 11 推动两岸分离政策 12 康奈尔大学两岸分离宣示 13 “两国论” 14 台湾经济停滞十年 第二节 陈水扁与台湾衰落 21 经济持续停滞甚至衰退 22 台湾美式民主的贪污经验 23 挑动台海战争掩饰贪污 24 派遣台谍窃取大陆战略导弹情报供美 第三节 台湾“试点”美式民主失败 31 李登辉借“美式民主”设下统一障碍 32 日据时期之“假民主选举” 33 国民党在台之“恐怖民主” 34 台湾“试点”美式民主失败 35 “五十对五十社会”的民主赤字 36 社会撕裂与民族分裂的大灾难 37 美国选举,黑白人口分布得天独厚 38 美国言论控制细腻 39 美国强力控制境内分离势力 310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第十三章 台湾与大陆的国家认同 第一节 清代台湾人的国家认同 11 移民社会的族群认同 12 科举制度强化台人之中国人意识 13 国内贸易强化台人之中国人意识 14 台湾人的最终认同仍然是中国 第二节 日据时期台湾人的国家认同 21 日本殖民前期的台湾人政治认同 22 “皇民化运动”下的台湾人政治认同 第三节 1949年后台湾人的国家认同 31 台湾“中国化” 32 中华文化教育 33 从族群认同到国家认同 34 李登辉全力推动对“台湾国”的认同 第四节 大陆的国家认同 41 中国文明的永恒性与大一统意识 42 大陆的爱国主义教育 43 大陆的国家认同 44 大陆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第五节 小结 第十四章 “台独”与“藏独” 第一节 “台独”声援“藏独” 第二节 旧西藏政教合一农奴制的黑暗真相 第三节 解放军军纪严明 尊重藏俗 第四节 美国对西藏的颠覆 41 美国颠覆西藏 42 美国声援“藏独” 第五节 建设新西藏 第六节 现代化 第十五章 中美终极危机——军售与台湾问题 第一节 台湾分离运动的严峻性 第二节 中国不可能称霸——统一与和平 第三节 不应仅依数据制定对华政策 第四节 中国的核心利益与美国干预台湾借口的选择性 第五节 美国对台军援与军售 51 美国大力军援台湾 52 美国坚持对台军售 53 装备台湾较中国大陆更先进的武器 54 美国历任总统食髓知味 第六节 中美终极危机与台湾问题 注 释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1-02 9.1k
长安的荔枝
2025-01-02 4.6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