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诀窍
作者简介:
杜永道,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原主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特约语言文字顾问,北京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缺失的语文课》《北京城的北》等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红楼梦》中100例人物对话的言语交际策略和技巧。这些策略和技巧对提高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言语交际的水平具有实用价值。书中的实例分析具有趣味性和一定研究性。 本书可供各行各业及大中学校师生阅读,特别适合从事人事、办公室、外联等工作的职场人士阅读,也是语言应用和言语交际的研究者、一般语文爱好者以及《红楼梦》研究者在言语交际分析方面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自序:面向交际实际,研究交际难题 杜永道 在大量的对《红楼梦》具体交际实例的分析研究中,笔者感到,在言语交际研究中,应结合社会交际实际和有关言语交际理论,加强对“一轮对话”“二人语境”及“交际难题”等问题的研究。 一、加强对“一轮对话”的研究 在对话中,言语策略常常体现在对话双方的某一轮对话之中。 先看下面一段对话: (薛蟠)因和母亲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给人住,须得先着人去打扫收拾才好。”他母亲道:“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进京去,原是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处,或是你姨父家,他两家的房舍极是宽敞的,咱们且住下再慢慢儿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薛蟠道:“如今舅舅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起身,咱们这会子反一窝一拖的奔了去,岂不没眼色呢?”他母亲道:“你舅舅虽升了去,还有你姨父家。况这几年来,你舅舅姨娘两处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你贾家的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咱们且忙忙的收拾房子,岂不使人见怪?你的意思我早知道了:守着舅舅姨母住着,未免拘紧了,不如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你既如此,你自去挑所宅子去住,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住几日,我带了你妹子去投你姨娘家去,你道好不好?”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荣国府而来。 在这一段话中,薛蟠跟他母亲的对话有两个轮次,对立的意见交锋了两次,薛姨妈两次否定了儿子的意见,但是“解决战斗”的,则是第二轮对话。第二轮对话中显示出这样的言语策略:从对方论据入手反驳易于奏效。(见《红楼梦》第4回) 通过劝说改变对方某一意见的关键性话语,也往往发生在某一轮对话中。例如: 平儿道:“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心,终久是回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的仇恨,使人含恨抱怨。况且自己又是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趁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一夕话说的凤姐儿倒笑了,道:“随你们罢!没的怄气。” 根据小说的描写,凤、平二人有两轮以上的对话,但真正发挥作用,成功地劝说凤姐放弃惩罚丫头计划的话语,则是平儿在这一轮对话中说出的。(见《红楼梦》第61回) 建议语的关键性话语,也常常是在一轮对话中说出并取得成效的。例如: 袭人连忙回道:“……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不如这会子防避些,似乎妥当……” 袭人在说这段话之前之后,跟王夫人进行了多轮对话,甚至在这轮对话的前一轮中,已提出了让宝玉搬出大观园的建议,然而深入阐述搬出理由的,却是在这一轮对话中。袭人深入阐述意见的这番话,受到王夫人的充分肯定和赏识。(见《红楼梦》第34回) 因此,研究核心的对话轮次,是言语交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深入、多角度地研究核心对话轮次,有益于言语交际研究更好地抓住、更细致地观察关键问题。 其实,已知的一些重要的言语交际的原则,是在某一轮对话中体现出来的。请看下面四组对话,它们都在一轮对话中显示出某一交际规律: (1)“你多大了?” “十九。”(茹志鹃《百合花》) (2)甲 我认为小李很能干。 乙 是的,小李不错。 (3)甲 主任,他家很困难,能不能多给他点救济? 乙 是的,我也很同情他,但是钱实在太少,没法多给。 (4)甲 您的画画得真好。 乙 哪里,涂鸦而已。 对话(1)充分显示出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即说出的话应切合对方话题,不能答非所问;对话(2)和(3)充分显示出合作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即应尽量减少与别人的分歧:(2)中“乙”的说法是为了减少观点分歧,(3)中“乙”的说法是为了增加感情上的一致;对话(4)充分显示出有时为了坚持礼貌原则中的褒贬准则以示谦虚,可以违反合作原则中的真实准则,明明画得不错,“乙”却说是“涂鸦”。(以上四例均引自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版)系列性深入考察具体情境中核心的或典型性的对话轮次,有助于将言语交际理论的研究引向深入。 二、加强对“二人语境”的研究 言语交际常常是两个人的事,即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这样,由一个说话人和一个听话人构成的交际环境,即“二人语境”成为日常交际中最常见的交际模式。在“二人语境”的研究中,以下问题值得重视: 1.二人语境中的听话人意识对交际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二人语境中,说话人是否具有强烈的听话人意识,是否注意到听话人的话题兴趣、价值观念、性格特点、内心企盼等心理因素,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例如《红楼梦》第45回,宝钗劝黛玉勿读杂书。她说的一席关心、体贴对方的话,使处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环境中渴盼关怀与真情的黛玉,感受到暖人肺腑的温情。事隔几日,黛玉仍未忘怀,对宝钗说: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反之,漠视听话人的心理方面的状况和变化,势必在交际中碰壁。例如第66回,柳湘莲顺口对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这话登时就使宝玉“红了脸”,十分不悦。 因为这句话无意中把宝玉也划入了“不干净”之列。关于二人语境中须有强烈的听话人意识,《红楼梦》中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第10回,金氏要向尤氏兴师问罪,告秦可卿弟弟的状,别人怎么劝她都不听。可等她见了尤氏,“那里还有大气儿?殷殷勤勤叙过了寒温,说了些闲话儿。”尤氏又跟她提及秦可卿的病,金氏“听了这一番话,把方才在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丢在爪洼国去了”。金氏的听话人意识复归之后,她的言语态度转瞬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金氏见了尤氏之后,话语处处留意到尤氏心态)。 2.“显性二人语境”。 有时,话语交际的语境中有数人在场,但对话双方仍是二人。 这时,往往仍是一种二人语境,这里暂且称为“显性二人语境”。例如《红楼梦》第22回凤姐、贾母有这样一段对话: 凤姐凑趣,笑道:“……老祖宗看看,谁不是你老人家的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了,怎么说不过这猴儿?……” 凤、贾二人对话时,尚有众人在场,但二人话语的语义完全指向对方,丝毫不涉及在场的第三方。 3.“隐性二人语境”。 数人在场的语境中,说话人虽未与某一特定的人物对话,但其语义所指,关涉语境中的特定人物。这时,实际上存在着一个二人语境,由于二人未对话,可以称为“隐性二人语境”。试比较下面两段话中黛玉的话: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两段话都出现在第三回中,都是众人场合,贾母、黛玉都在场。前后两段话中,黛玉对自己是否“读书”的说法是相反的。在第一段对话中,贾母已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女孩子不必读书。因此,在第二段对话中,黛玉虽然是跟宝玉对话,但语义指向却是朝着贾母的,是说给贾母听的,目的是不违拗贾母之意。这时,黛玉虽未跟贾母直接对话,但由于黛玉的话是特意说给贾母听的,因此二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隐性的二人语境。 在众人在场的语境中,有时说话人没跟某人对话,而是发表了某种评论,这一评论关涉到某个特定的在场的人,实际上也形成了隐性二人语境。例如《红楼梦》第22回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小旦才十一岁,……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宝钗心内也知道,却点头不说;宝玉也点了点头儿不敢说。湘云便接口道:“我知道,是象林姐姐的模样儿。” 湘云言者无心,她的话是心直口快的客观评论,但话语关涉到一个特定的在场的人物———黛玉。这时,湘云和黛玉之间形成了一时性的隐性二人语境。湘云未意识到这一点,她莽撞的话语当即使黛玉十分气恼。 对种种二人语境的深入分析,能够促进言语交际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地发展,促进言语交际理论的研究在指导社会交际实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二人语境中的自身角色意识。 二人语境中的自身角色意识对言语效果具有重大影响。《红楼梦》第24回,卜世仁拒绝帮助外甥贾芸的话气跑了贾芸,这些话也同样引起了读者对卜世仁的反感。从曹雪芹给此人所取的名字(卜世仁是“不是人”的谐音)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个人物所持的嫌恶与否定的态度。卜世仁话语失当的根本原因,是他完全丧失了二人语境中的自身角色意识,他的话不像是舅舅对有求于自己的外甥说的。 在显性二人语境和隐性二人语境中,同样存在自身角色意识问题。例如《红楼梦》第46回,贾母错怪了王夫人,人们都不敢吭声,探春站出来成功地替王夫人解了围,她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话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显然,探春的话语是基于对“自身角色”的正确分析才敢于站出来说话的。这是显性二人语境中自身角色意识发挥作用的例子。下例中,说者虽无评论,但未与某人对话,也可算隐性二人语境。 ……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过节。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日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昨日金钏儿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受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昨日晚上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儿的事,知道王夫人不喜欢,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迎春姐妹见众人没意思,也都没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红楼梦》第31回的这段情节生动、细腻地显示出隐性二人语境中自身角色意识给予交际的重要影响。在这段描写中,人们话语少,有的人,特别是凤姐是从隐性二人语境中自身角色意识出发,来制定自己的言语策略的:少说为佳。 这里所说的二人语境中的自身角色意识,指说话人意识到自己相对于听话人来说,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这一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加强对“交际难题”的研究 应注重将言语交际理论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交际难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发挥言语交际研究对指导社会交际的作用。 例如,将某类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的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归纳出若干带规律性的见解,以指导交际。下面就“建议语”和“劝说语”两个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建议语设计的两条准则 准则一:了解听话人的主观欲念之后,就此提出相关建议。这有助于迅速、切实地达到预期的言语目的。例如《红楼梦》第64回,贾琏遇尤二姐后“有垂涎之意”,贾蓉察觉后,趁机向他建议偷娶尤二姐,这一建议正中贾琏下怀,他异常欣喜地接受了建议。从言语交际策略来说,贾蓉之语符合“准则一”。而第36回,凤姐向王夫人建议,将袭人“开了脸”,“明放”在宝玉屋里。王夫人当即拒绝。其实王夫人的谈话已透露出暂不宜将袭人“姨娘”身份公开的意向,凤姐未加细察,话语违背了“准则一”,所以建议碰了壁。 准则二:同类列举(或称“横向援例”)。这一策略有助于使听话人接受建议。例如《红楼梦》第25回,宝玉被烫伤了,马道婆向贾母建议“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个大海灯”供奉“大光明普照菩萨”,并且列举了其他贵妇人捐油的数量。对贾母来说,油捐多了,会被人讪笑不识轻重;不捐或捐少了,又不合自己尊贵的身份。 可以说,马道婆同类列举的话一出口,贾母无形中被推到了一个非得进行比较、抉择的境地。她最后决定每日捐5斤油。 这里说的“同类列举”指列举出跟听话人同类人物的有关情况。 了解听话人的欲念,是从听话人个人达到或获取方面着眼的,同类列举是从听话人与他人关系上着眼的,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有益于设计出上乘的建议语。 (二)劝说他人变计的三条言语策略 劝说他人改变原来的计划、打算、决定等,须注意以下三条言语策略。 1.把握时机。例如《红楼梦》第76回,中秋节贾府夜宴,鸳鸯劝贾母回去休息,贾母却说:“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要坐到天亮!”然而贾母毕竟是年迈之人,时间一长,她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这时王夫人来劝她休息,说:“夜已深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了,明日再赏;十六月色也好。”贾母这次欣然同意,回去睡觉了。王夫人是趁贾母的兴头儿已过,且确实很困,才去劝的,所以一劝就灵;而鸳鸯是在贾母的兴头儿上去劝的,自然不免撞墙。因此,避开听话人的某种“兴头儿”,把握劝说的适当时机,是成功劝说他人变计的首要言语策略。 2.两面分析。指对所涉及的事情作两方面分析。例如《红楼梦》第48回中,薛蟠要到南方去经商,薛姨妈不同意,说:“你好歹跟着我,我还放心些。况且也不用这个买卖,等不着这几百银子使。”宝钗对薛蟠远行作了两面分析,劝薛姨妈说,从坏的方面看,顶多是“丢了一千、八百银子”;从好的方面看,薛蟠经过磨炼,可能“比在家里省了事”(即变得规矩些)。宝钗这一席正、反两面分析的话使薛姨妈认识到,薛蟠南下经商至多破费些银子,无功而返,却可能学些正经本事,改掉些坏习气,当即欣然同意薛蟠成行。 劝人变计的话语对事物的发展作正、反两方面的估计,会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从而增加话语的可信度。例如第34回中,袭人劝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说:“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个直过儿;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呢?那时老爷太太也白疼了,白操了心了。”袭人的两种预见,显现出客观性与真实性,产生了不容辩驳的冲击力量。王夫人立刻心悦诚服,情不自禁地称袭人“我的儿!”完全接受了袭人的主张。 3.从听话人的价值观念切入。例如《红楼梦》第41回,妙玉命人将刘姥姥用过的一个杯子“搁在外头”(是放在屋外,不是扔出大门外不要了)。宝玉深知妙玉有洁癖,建议将“脏”了的杯子送给刘姥姥。宝玉的话是从妙玉独特的价值观念切入的,所以妙玉爽快地改变了主意。从对方价值观念切入,既与听话人的思维定式相合,又使听话人觉得符合自身(或自己一方)某种利益,因而易于接受意见,改变既定主张。反之,遇事急躁,话语从自身的价值观念切入,则易碰壁。例如第73回中,贾母要责罚带头聚赌的迎春乳母。大观园的贵族小姐们都敬乳母几分,认为惩罚乳母有伤小姐面子。贾母不存在这样的价值观,因而她一张口便否定了众小姐请求赦免迎春乳母的建议: 黛玉、宝钗、探春等见迎春的乳母如此,也是“物伤其类”的意思,遂都起身笑向贾母讨情,说:“这个奶奶素日原不玩的,不知怎么,也偶然高兴;求看二姐姐面上,饶过这次罢。”贾母道:“你们不知道!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我都是经过的……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 这三条策略从劝说时机、劝说方法、劝说对象特点三个方面来制约劝说策略,综合予以考虑,有益于制定出最有效的劝说语。 总起来说,言语交际研究应着力解决社会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言语交际难题,而不应限于对不言而喻或人所共知的交际状况作这样那样的分析。这样,才能使言语交际研究与实际生活发生更多的联系,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目录:
目 录 序言:跟着名著学说话/1 自序:面向交际实际,研究交际难题/7 ┈┈┈┈┈┈┈┈┈┈┈┈┈┈┈┈┈┈┈┈┈┈┈┈┈┈┈┈┈┈ 一、说话先想给谁听/1 ┈┈┈┈┈┈┈┈┈┈┈┈┈┈┈┈┈┈┈┈┈┈┈┈┈┈┈┈┈┈ 1.言语操作中的“听话人意识”/2 黛玉为何吐露心声? ┈┈┈┈┈┈┈┈┈┈┈┈┈┈┈┈┈┈┈┈┈┈┈┈┈┈┈┈┈┈ 2.言语效应与听话人的内心企盼/5 凤姐打趣贾母的话为何反使贾母高兴起来? ┈┈┈┈┈┈┈┈┈┈┈┈┈┈┈┈┈┈┈┈┈┈┈┈┈┈┈┈┈┈ 3.确定言语策略宜关照性格特点/7 平儿为何不将坠儿小窃告诉晴雯? ┈┈┈┈┈┈┈┈┈┈┈┈┈┈┈┈┈┈┈┈┈┈┈┈┈┈┈┈┈┈ 4.价值观念与人物比拟/10 湘云一句话为何惹出一系列纠纷? ┈┈┈┈┈┈┈┈┈┈┈┈┈┈┈┈┈┈┈┈┈┈┈┈┈┈┈┈┈┈ 5.“舍己顾人”的言语效应/12 宝玉为何赞赏女仆的话? ┈┈┈┈┈┈┈┈┈┈┈┈┈┈┈┈┈┈┈┈┈┈┈┈┈┈┈┈┈┈ 6.听话人的话题兴趣/15 贾母为何嗔怪王太医? ┈┈┈┈┈┈┈┈┈┈┈┈┈┈┈┈┈┈┈┈┈┈┈┈┈┈┈┈┈┈ 7.对非权势关系听者的言语态度/19 两个“婆子”的话为何引发了一场纠纷? ┈┈┈┈┈┈┈┈┈┈┈┈┈┈┈┈┈┈┈┈┈┈┈┈┈┈┈┈┈┈ 8.玩笑话不可乱说/22 薛蟠的话为何惹得宝玉罚他饮酒? ┈┈┈┈┈┈┈┈┈┈┈┈┈┈┈┈┈┈┈┈┈┈┈┈┈┈┈┈┈┈ 9.问话的心态依据/24 宝玉的问话为何使黛玉不悦? ┈┈┈┈┈┈┈┈┈┈┈┈┈┈┈┈┈┈┈┈┈┈┈┈┈┈┈┈┈┈ 10.“心理积聚”的共鸣与触发/26 宝玉的几句话为何使黛玉如感“轰雷掣电”? ┈┈┈┈┈┈┈┈┈┈┈┈┈┈┈┈┈┈┈┈┈┈┈┈┈┈┈┈┈┈ 11.避免对方言语尴尬有利于继续对话/29 凤姐为何两次阻拦刘姥姥的话? ┈┈┈┈┈┈┈┈┈┈┈┈┈┈┈┈┈┈┈┈┈┈┈┈┈┈┈┈┈┈ 12.性格特点与话语设计/31 老尼姑为何几句话就使凤姐点了头? ┈┈┈┈┈┈┈┈┈┈┈┈┈┈┈┈┈┈┈┈┈┈┈┈┈┈┈┈┈┈ 13.追问的禁忌(上)/33 宝玉的追问为何使黛玉难以回答? ┈┈┈┈┈┈┈┈┈┈┈┈┈┈┈┈┈┈┈┈┈┈┈┈┈┈┈┈┈┈ 14.追问的禁忌(下)/35 李纨为何陷入尴尬的言语境地? ┈┈┈┈┈┈┈┈┈┈┈┈┈┈┈┈┈┈┈┈┈┈┈┈┈┈┈┈┈┈ 15.被问者的心态与问答交际/38 秋纹为何不再问探春了? ┈┈┈┈┈┈┈┈┈┈┈┈┈┈┈┈┈┈┈┈┈┈┈┈┈┈┈┈┈┈ 16.对第三方的称赞与听话人心态/42 宝玉赞晴雯的话为何碰了壁? ┈┈┈┈┈┈┈┈┈┈┈┈┈┈┈┈┈┈┈┈┈┈┈┈┈┈┈┈┈┈ 17.求人要看准对象/46 司棋的三次求助为何落了空? ┈┈┈┈┈┈┈┈┈┈┈┈┈┈┈┈┈┈┈┈┈┈┈┈┈┈┈┈┈┈ 18.不宜数叨求助者/50 卜世仁的话为何气跑了外甥? ┈┈┈┈┈┈┈┈┈┈┈┈┈┈┈┈┈┈┈┈┈┈┈┈┈┈┈┈┈┈ 19.话语的一致性准则/52 薛姨妈的话为何引得王夫人吐露心声? ┈┈┈┈┈┈┈┈┈┈┈┈┈┈┈┈┈┈┈┈┈┈┈┈┈┈┈┈┈┈ 20.情趣评议与交际氛围/56 宝玉对绿玉斗的品评为何使妙玉“十分喜欢”? ┈┈┈┈┈┈┈┈┈┈┈┈┈┈┈┈┈┈┈┈┈┈┈┈┈┈┈┈┈┈ 21.话语所指的忽略与影射/58 柳湘莲的话为何使宝玉生了气? ┈┈┈┈┈┈┈┈┈┈┈┈┈┈┈┈┈┈┈┈┈┈┈┈┈┈┈┈┈┈ 22.区分话语的表征与内蕴/61 宝玉的一句话为何使黛玉雷霆顿息? ┈┈┈┈┈┈┈┈┈┈┈┈┈┈┈┈┈┈┈┈┈┈┈┈┈┈┈┈┈┈ 二、留意说话时的语境/63 ┈┈┈┈┈┈┈┈┈┈┈┈┈┈┈┈┈┈┈┈┈┈┈┈┈┈┈┈┈┈ 23.语体与语境要相符/64 周瑞家的为何用眼色制止刘姥姥的话? ┈┈┈┈┈┈┈┈┈┈┈┈┈┈┈┈┈┈┈┈┈┈┈┈┈┈┈┈┈┈ 24.话语的语境调整/67 金氏想好的话为何不说了? ┈┈┈┈┈┈┈┈┈┈┈┈┈┈┈┈┈┈┈┈┈┈┈┈┈┈┈┈┈┈ 25.把握良好语境中的话语分寸/69 听了宝玉的话,黛玉为何要去告状? ┈┈┈┈┈┈┈┈┈┈┈┈┈┈┈┈┈┈┈┈┈┈┈┈┈┈┈┈┈┈ 26.勿忘言语交际中的“第三者”/71 黛玉的说法为何前后矛盾? ┈┈┈┈┈┈┈┈┈┈┈┈┈┈┈┈┈┈┈┈┈┈┈┈┈┈┈┈┈┈ 27.言语数量与交际中的第三方/73 宝玉跟彩霞的对话为何激怒了贾环? ┈┈┈┈┈┈┈┈┈┈┈┈┈┈┈┈┈┈┈┈┈┈┈┈┈┈┈┈┈┈ 28.闲谈话语数量的场景控制/76 端阳节午宴上,迎春姐妹为何都不说笑? ┈┈┈┈┈┈┈┈┈┈┈┈┈┈┈┈┈┈┈┈┈┈┈┈┈┈┈┈┈┈ 29.创设融洽交际氛围的一种方法/78 凤姐说的是自己的感受吗? ┈┈┈┈┈┈┈┈┈┈┈┈┈┈┈┈┈┈┈┈┈┈┈┈┈┈┈┈┈┈ 30.人物评议的排斥性/80 宝钗为何笑湘云“太直了”? ┈┈┈┈┈┈┈┈┈┈┈┈┈┈┈┈┈┈┈┈┈┈┈┈┈┈┈┈┈┈ 31.避免引发对第三方的“炮火”/83 莺儿的话为何使春燕挨了打? ┈┈┈┈┈┈┈┈┈┈┈┈┈┈┈┈┈┈┈┈┈┈┈┈┈┈┈┈┈┈ 32.分析言语状况,确立言语策略/86 探春的辩解为何立即被贾母接受? ┈┈┈┈┈┈┈┈┈┈┈┈┈┈┈┈┈┈┈┈┈┈┈┈┈┈┈┈┈┈ 33.他人言语交际频繁时不宜打断/89 周瑞家的给王夫人回话,为何见了面又躲到一边? ┈┈┈┈┈┈┈┈┈┈┈┈┈┈┈┈┈┈┈┈┈┈┈┈┈┈┈┈┈┈ 三、劝说语的策略/93 ┈┈┈┈┈┈┈┈┈┈┈┈┈┈┈┈┈┈┈┈┈┈┈┈┈┈┈┈┈┈ 34.说出对方最担忧处,劝阻效果好/94 李嬷嬷两番劝阻为何效果迥异? ┈┈┈┈┈┈┈┈┈┈┈┈┈┈┈┈┈┈┈┈┈┈┈┈┈┈┈┈┈┈ 35.劝阻鲁莽行为的“极端化”语句/97 袭人一句话为何就劝住了盛怒的宝玉? ┈┈┈┈┈┈┈┈┈┈┈┈┈┈┈┈┈┈┈┈┈┈┈┈┈┈┈┈┈┈ 36.从对方某种观念切入劝说易收效/99 凤姐为何两句话就使宝玉下了马? ┈┈┈┈┈┈┈┈┈┈┈┈┈┈┈┈┈┈┈┈┈┈┈┈┈┈┈┈┈┈ 37.比较的力量/102 宝玉为何爽快地接受了袭人的劝告? ┈┈┈┈┈┈┈┈┈┈┈┈┈┈┈┈┈┈┈┈┈┈┈┈┈┈┈┈┈┈ 38.好恶观念与言语效果/104 贾芸的话为何使凤姐收下了礼物? ┈┈┈┈┈┈┈┈┈┈┈┈┈┈┈┈┈┈┈┈┈┈┈┈┈┈┈┈┈┈ 39.横向援例的功效/106 马道婆的话为何使贾母“点头思忖”? ┈┈┈┈┈┈┈┈┈┈┈┈┈┈┈┈┈┈┈┈┈┈┈┈┈┈┈┈┈┈ 40.劝慰语的设计/109 赵姨娘的劝慰为何遭到贾母的唾骂? ┈┈┈┈┈┈┈┈┈┈┈┈┈┈┈┈┈┈┈┈┈┈┈┈┈┈┈┈┈┈ 41.开导语的一个角度/112 宝玉的话为何使怒气冲天的黛玉冷静下来? ┈┈┈┈┈┈┈┈┈┈┈┈┈┈┈┈┈┈┈┈┈┈┈┈┈┈┈┈┈┈ 42.劝解语的语意指向/115 袭人的劝解为何引发了更大的冲突? ┈┈┈┈┈┈┈┈┈┈┈┈┈┈┈┈┈┈┈┈┈┈┈┈┈┈┈┈┈┈ 43.平息他人盛怒时怎样选择“突破口”/117 王夫人劝贾政的话为何反而火上浇油? ┈┈┈┈┈┈┈┈┈┈┈┈┈┈┈┈┈┈┈┈┈┈┈┈┈┈┈┈┈┈ 44.“由己及彼”易于服人/120 宝钗的劝说为何使黛玉“心下暗服”? ┈┈┈┈┈┈┈┈┈┈┈┈┈┈┈┈┈┈┈┈┈┈┈┈┈┈┈┈┈┈ 45.晓之以理还须动之以情/123 贾珍为何能说服固执的王夫人? ┈┈┈┈┈┈┈┈┈┈┈┈┈┈┈┈┈┈┈┈┈┈┈┈┈┈┈┈┈┈ 46.怎样劝止气头儿话/125 气头儿上的薛姨妈为何听从了规劝? ┈┈┈┈┈┈┈┈┈┈┈┈┈┈┈┈┈┈┈┈┈┈┈┈┈┈┈┈┈┈ 47.顾及两面说服力强/128 舐犊的薛姨妈为何放薛蟠远行? ┈┈┈┈┈┈┈┈┈┈┈┈┈┈┈┈┈┈┈┈┈┈┈┈┈┈┈┈┈┈ 48.劝止吵闹的话语步骤/131 探春的话为何使赵姨娘闭口不言了? ┈┈┈┈┈┈┈┈┈┈┈┈┈┈┈┈┈┈┈┈┈┈┈┈┈┈┈┈┈┈ 49.易使对方改变主张的话语切入点/135 平儿的话为何使凤姐放弃了严刑苛法? ┈┈┈┈┈┈┈┈┈┈┈┈┈┈┈┈┈┈┈┈┈┈┈┈┈┈┈┈┈┈ 50.劝解伤感的着眼点和操作/138 紫鹃和宝玉的劝解语为何效果大相径庭? ┈┈┈┈┈┈┈┈┈┈┈┈┈┈┈┈┈┈┈┈┈┈┈┈┈┈┈┈┈┈ 51.劝止语选择时机的技巧/141 王夫人劝贾母休息的话为何能奏效? ┈┈┈┈┈┈┈┈┈┈┈┈┈┈┈┈┈┈┈┈┈┈┈┈┈┈┈┈┈┈ 52.劝说语与听话人的价值观/144 老尼姑为何几句话就使王夫人放了小丫头? ┈┈┈┈┈┈┈┈┈┈┈┈┈┈┈┈┈┈┈┈┈┈┈┈┈┈┈┈┈┈ 53.“经历共鸣”的言语效应/148 刘姥姥的故事为何打动了贾母、王夫人? ┈┈┈┈┈┈┈┈┈┈┈┈┈┈┈┈┈┈┈┈┈┈┈┈┈┈┈┈┈┈ 四、避免话语冲突的技巧/151 ┈┈┈┈┈┈┈┈┈┈┈┈┈┈┈┈┈┈┈┈┈┈┈┈┈┈┈┈┈┈ 54.避免言语矛盾的妙招:转换话题/152 宝玉听了黛玉不平之语为何一言不发? ┈┈┈┈┈┈┈┈┈┈┈┈┈┈┈┈┈┈┈┈┈┈┈┈┈┈┈┈┈┈ 55.言语的回避策略/154 宝钗为何采用“金蝉脱壳”之计? ┈┈┈┈┈┈┈┈┈┈┈┈┈┈┈┈┈┈┈┈┈┈┈┈┈┈┈┈┈┈ 56.回绝要求时不妨提出可行性建议/156 小红的回绝为何反而使贾芸产生好感? ┈┈┈┈┈┈┈┈┈┈┈┈┈┈┈┈┈┈┈┈┈┈┈┈┈┈┈┈┈┈ 57.话语的“冷处理”/158 李嬷嬷的话为何使众丫头哭了起来? ┈┈┈┈┈┈┈┈┈┈┈┈┈┈┈┈┈┈┈┈┈┈┈┈┈┈┈┈┈┈ 58.“表述”语的委婉作用/162 黛玉提说“呆雁”的话为何委婉批评了宝玉? ┈┈┈┈┈┈┈┈┈┈┈┈┈┈┈┈┈┈┈┈┈┈┈┈┈┈┈┈┈┈ 59.话语中必要的“隐瞒”/164 袭人为何没说实话? ┈┈┈┈┈┈┈┈┈┈┈┈┈┈┈┈┈┈┈┈┈┈┈┈┈┈┈┈┈┈ 60.话语的褒贬准则/167 李纨为何不满凤姐的话? ┈┈┈┈┈┈┈┈┈┈┈┈┈┈┈┈┈┈┈┈┈┈┈┈┈┈┈┈┈┈ 61.与自身心态相关的话语回避/170 宝玉为何说了半截话就打住了? ┈┈┈┈┈┈┈┈┈┈┈┈┈┈┈┈┈┈┈┈┈┈┈┈┈┈┈┈┈┈ 62.话题的规避/174 袭人为何“忙掩住口”? ┈┈┈┈┈┈┈┈┈┈┈┈┈┈┈┈┈┈┈┈┈┈┈┈┈┈┈┈┈┈ 五、批驳语的妙诀/177 ┈┈┈┈┈┈┈┈┈┈┈┈┈┈┈┈┈┈┈┈┈┈┈┈┈┈┈┈┈┈ 63.从对方论据入手反驳易于奏效/178 薛姨妈为何三言两语就说得“呆霸王”回了头? ┈┈┈┈┈┈┈┈┈┈┈┈┈┈┈┈┈┈┈┈┈┈┈┈┈┈┈┈┈┈ 64.批驳语须造成言语声势/180 凤姐处罚迟到的仆人为何分三次发话? ┈┈┈┈┈┈┈┈┈┈┈┈┈┈┈┈┈┈┈┈┈┈┈┈┈┈┈┈┈┈ 65.批评语的适度性/183 黛玉为何气得剪了荷包? ┈┈┈┈┈┈┈┈┈┈┈┈┈┈┈┈┈┈┈┈┈┈┈┈┈┈┈┈┈┈ 66.先有所肯定,再作驳论效果好/185 “门子”为何寥寥数语就使雨村变了卦? ┈┈┈┈┈┈┈┈┈┈┈┈┈┈┈┈┈┈┈┈┈┈┈┈┈┈┈┈┈┈ 67.善意责备的效能/188 贾珍的责备为何使张道士畅快地笑了起来? ┈┈┈┈┈┈┈┈┈┈┈┈┈┈┈┈┈┈┈┈┈┈┈┈┈┈┈┈┈┈ 68.“说破”的作用/190 贾芹为何灰溜溜退走了? ┈┈┈┈┈┈┈┈┈┈┈┈┈┈┈┈┈┈┈┈┈┈┈┈┈┈┈┈┈┈ 69.对不当行为要敢于批评/193 迎春乳母为何敢私拿首饰去赌博? ┈┈┈┈┈┈┈┈┈┈┈┈┈┈┈┈┈┈┈┈┈┈┈┈┈┈┈┈┈┈ 六、怎样提建议才易被采纳/197 ┈┈┈┈┈┈┈┈┈┈┈┈┈┈┈┈┈┈┈┈┈┈┈┈┈┈┈┈┈┈ 70.建议语与对方的主观意念/198 袭人的建议为何拨动了王夫人的心弦? ┈┈┈┈┈┈┈┈┈┈┈┈┈┈┈┈┈┈┈┈┈┈┈┈┈┈┈┈┈┈ 71.变革性建议宜先破后立/200 宝钗之语为何能使湘云欣然变计? ┈┈┈┈┈┈┈┈┈┈┈┈┈┈┈┈┈┈┈┈┈┈┈┈┈┈┈┈┈┈ 72.接受建议的客观需要/202 香菱为何接受了宝玉的“换裙”建议? ┈┈┈┈┈┈┈┈┈┈┈┈┈┈┈┈┈┈┈┈┈┈┈┈┈┈┈┈┈┈ 73.所提举措被对方采纳的条件/205 王夫人为何同意宝钗等替宝玉写字? ┈┈┈┈┈┈┈┈┈┈┈┈┈┈┈┈┈┈┈┈┈┈┈┈┈┈┈┈┈┈ 七、请求与谢绝的得体/209 ┈┈┈┈┈┈┈┈┈┈┈┈┈┈┈┈┈┈┈┈┈┈┈┈┈┈┈┈┈┈ 74.求援语的内蕴/210 鸳鸯为何同意贾琏的请求? ┈┈┈┈┈┈┈┈┈┈┈┈┈┈┈┈┈┈┈┈┈┈┈┈┈┈┈┈┈┈ 75.希求语的话语效果估计/214 贾琏为何向凤姐要不出钱? ┈┈┈┈┈┈┈┈┈┈┈┈┈┈┈┈┈┈┈┈┈┈┈┈┈┈┈┈┈┈ 76.邀请话语的技巧/219 凤姐一席话为何使尤二姐上了钩? ┈┈┈┈┈┈┈┈┈┈┈┈┈┈┈┈┈┈┈┈┈┈┈┈┈┈┈┈┈┈ 77.推辞语怎样才能圆满得体/223 黛玉短短的推辞语为何使大舅母欣然接受? ┈┈┈┈┈┈┈┈┈┈┈┈┈┈┈┈┈┈┈┈┈┈┈┈┈┈┈┈┈┈ 八、合理、巧妙使用称谓/225 ┈┈┈┈┈┈┈┈┈┈┈┈┈┈┈┈┈┈┈┈┈┈┈┈┈┈┈┈┈┈ 78.亲属称谓的妙用(上)/226 周瑞家的为何训诫刘姥姥说“你侄儿”? ┈┈┈┈┈┈┈┈┈┈┈┈┈┈┈┈┈┈┈┈┈┈┈┈┈┈┈┈┈┈ 79.亲属称谓的妙用(下)/228 黛玉的称呼为何使贾母放了心? ┈┈┈┈┈┈┈┈┈┈┈┈┈┈┈┈┈┈┈┈┈┈┈┈┈┈┈┈┈┈ 80.背称的制约因素/231 坠儿妈为何挑剔晴雯的背称? ┈┈┈┈┈┈┈┈┈┈┈┈┈┈┈┈┈┈┈┈┈┈┈┈┈┈┈┈┈┈ 81.使用各类称谓须有“听话人意识”/235 宝玉为何落款时踌躇再三? ┈┈┈┈┈┈┈┈┈┈┈┈┈┈┈┈┈┈┈┈┈┈┈┈┈┈┈┈┈┈ 82.超层次亲近化指称的负面效应/239 袭人话语中的“我们”为何受到讥诮? ┈┈┈┈┈┈┈┈┈┈┈┈┈┈┈┈┈┈┈┈┈┈┈┈┈┈┈┈┈┈ 九、自身修养与交际/241 ┈┈┈┈┈┈┈┈┈┈┈┈┈┈┈┈┈┈┈┈┈┈┈┈┈┈┈┈┈┈ 83.自诩的反作用/242 想得到尊重的李嬷嬷为何反而惹人厌烦? ┈┈┈┈┈┈┈┈┈┈┈┈┈┈┈┈┈┈┈┈┈┈┈┈┈┈┈┈┈┈ 84.自责的话语功效/244 平儿的话为何使探春消了气? ┈┈┈┈┈┈┈┈┈┈┈┈┈┈┈┈┈┈┈┈┈┈┈┈┈┈┈┈┈┈ 85.捐弃成见,评议语才能公正客观/247 赵姨娘为何挨了凤姐的训斥? ┈┈┈┈┈┈┈┈┈┈┈┈┈┈┈┈┈┈┈┈┈┈┈┈┈┈┈┈┈┈ 86.话语质的准则与言语效果/250 说一不二的贾母为何欣然变计? ┈┈┈┈┈┈┈┈┈┈┈┈┈┈┈┈┈┈┈┈┈┈┈┈┈┈┈┈┈┈ 87.无视批评语易碰壁/253 邢夫人为何挨了贾母的训斥? ┈┈┈┈┈┈┈┈┈┈┈┈┈┈┈┈┈┈┈┈┈┈┈┈┈┈┈┈┈┈ 88.称赞语的误区/256 贾政为何误赞了纨绔子弟的游乐行为? ┈┈┈┈┈┈┈┈┈┈┈┈┈┈┈┈┈┈┈┈┈┈┈┈┈┈┈┈┈┈ 89.自我辩解的话语策略/259 王夫人为何很快认可了凤姐的辩解? ┈┈┈┈┈┈┈┈┈┈┈┈┈┈┈┈┈┈┈┈┈┈┈┈┈┈┈┈┈┈ 90.话语的身份意识/263 贾珍料理丧事的话为何使人生疑? ┈┈┈┈┈┈┈┈┈┈┈┈┈┈┈┈┈┈┈┈┈┈┈┈┈┈┈┈┈┈ 十、语言修养与交际/265 ┈┈┈┈┈┈┈┈┈┈┈┈┈┈┈┈┈┈┈┈┈┈┈┈┈┈┈┈┈┈ 91.形象化比喻:嘲讽语的“味精”/266 宝钗的嘲讽语为何顿使宝、黛赧颜? ┈┈┈┈┈┈┈┈┈┈┈┈┈┈┈┈┈┈┈┈┈┈┈┈┈┈┈┈┈┈ 92.模糊表达的功能/268 王夫人为何含糊地询问“月例”的事? ┈┈┈┈┈┈┈┈┈┈┈┈┈┈┈┈┈┈┈┈┈┈┈┈┈┈┈┈┈┈ 93.悖谬性解释的幽默机制/271 刘姥姥的评议为何使贾母笑出了眼泪? ┈┈┈┈┈┈┈┈┈┈┈┈┈┈┈┈┈┈┈┈┈┈┈┈┈┈┈┈┈┈ 94.对抗性话语的两项要素/273 尤三姐的话为何使贾琏二人不敢放肆? ┈┈┈┈┈┈┈┈┈┈┈┈┈┈┈┈┈┈┈┈┈┈┈┈┈┈┈┈┈┈ 95.同义词语的语用选择/277 凤姐提到“死”为何变换词语? ┈┈┈┈┈┈┈┈┈┈┈┈┈┈┈┈┈┈┈┈┈┈┈┈┈┈┈┈┈┈ 96.言语交际的连续性/280 黛玉为何不辞而别? ┈┈┈┈┈┈┈┈┈┈┈┈┈┈┈┈┈┈┈┈┈┈┈┈┈┈┈┈┈┈ 97.细心捕捉“言外”信息/282 薛姨妈为何提及宝琴的婚配? ┈┈┈┈┈┈┈┈┈┈┈┈┈┈┈┈┈┈┈┈┈┈┈┈┈┈┈┈┈┈ 98.交代、说明性话语的简与繁/285 小红的回话为何深得凤姐褒美? ┈┈┈┈┈┈┈┈┈┈┈┈┈┈┈┈┈┈┈┈┈┈┈┈┈┈┈┈┈┈ 99.言语的量与“传情”/287 宝玉的话为何使怨愤的玉钏儿有了“喜色”? ┈┈┈┈┈┈┈┈┈┈┈┈┈┈┈┈┈┈┈┈┈┈┈┈┈┈┈┈┈┈ 100.戛然而止的言语效应/290 宝钗的半句话为何使宝玉“越觉心中感动”? ┈┈┈┈┈┈┈┈┈┈┈┈┈┈┈┈┈┈┈┈┈┈┈┈┈┈┈┈┈┈ 修订版后记/29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