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内容简介:
百年前,怀着改造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理想走上文学之路 历经了五四的呐喊与彷徨,目睹了血的屠戮与“暗暗的死” 坚守中质疑,质疑中又坚守 他将为我们呈现出怎样的“社会相”与“人的灵魂”? 又描绘出怎样的“时代的眉目”? 他的杂文反映了极其深广和真实的历史内容。如他自己所言,“不敢说是诗史,其中(却)有着时代的眉目”。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及九•一八事变,现代中国的重大事件,通过鲁迅笔下的军阀政客、遗老遗少、绅士清客、“革命小贩”、“第三种人”、“洋场恶少”、“叭儿狗”、“落水狗”、“假洋鬼子”等跃然纸上;对章太炎、李大钊、刘和珍、韦素园、刘半农等时代人物的感人描绘,深入人心。他为我们书写了一部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百科全书”。 鲁迅的杂文反映了极其深广和真实的历史内容。本书收录了鲁迅1918—1935年发表于各类报刊的杂文,主题围绕百年前的历史环境、事件、人物而展开评论,见证了鲁迅对中国人和当时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求索,显示出作者的一种历史家的眼光和自觉。
目录:
第一编 1918年 随感录二十五 / 3 随感录三十八 / 5 第二编 1919年 随感录三十九 / 11 随感录五十六 “来了”/ 14 随感录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 / 16 随感录五十八 / 17 随感录六十一 / 19 随感录六十二 / 21 随感录六十六 / 22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23 第三编 1922年 所谓“国学” / 37 不懂的音译 / 39 即小见大 / 43 第四编 1924年 论照相之类 / 47 第五编 1925年 杂忆 / 57 论睁了眼看 / 65 论“他妈的!” / 70 忽然想到之一二三四 / 74 忽然想到之五六 / 80 忽然想到之十、十一 / 85 夏三虫 / 94 北京通信 / 96 并非闲话之二 / 99 十四年的“读经” / 102 这个与那个 / 106 碎话 / 113 坚壁清野主义 / 116 学界的三魂 / 120 古书与白话 / 124 一点比喻 / 127 送灶日漫笔 / 130 谈皇帝 / 133 空谈 / 135 第六编 1927年 略论中国人的脸 / 141 谈“激烈” / 145 “公理”之所在 / 150 新时代的放债法 / 152 小杂感 / 154 卢梭和胃口 / 158 文学和出汗 / 162 怎么写(夜记之一) / 164 流氓的变迁 / 172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 175 第七编 1931年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 183 上海文艺之一瞥 / 187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 200 第八编 1932年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 205 第九编 1933年 经验 / 211 “论语一年” / 213 第十编 1934年 《看图识字》 / 221 隔膜 / 223 忆韦素园君 / 227 忆刘半农君 / 232 第十一编 1935年 拿破仑与隋那 / 237 弄堂生意古今谈 / 238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24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