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

解“毒”于丹

解“毒”于丹

作者: 徐晋如 杨昊鸥

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

价格: 20.00元

ISBN: 9787504726339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徐晋如,江苏盐城人也。本科时先后就读于清华与北大,但在思想气质上却属于与今天“新清华”相对的“老清华”。后跳过硕士阶段直接读博,现居广州中山大学。研究领域集中在儒家政治学、诗词写作学及京剧学。著有《胡马集》(2002)、《人苏世——北大第一保守派思想文录》(2005)、《红桑照海词》(2007)、《大学诗词写作教程》(2007)等。 杨昊鸥,四川乐山人也。为人用志纷繁,原为运动员出身,半路出家读书。高中时代获全国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著有长篇小说《百年树人》等。早喜纵横,好为文,欲为诗人而才情苦寡。后嗜老庄,乃知文辞小道不足以观,复归于学,欲为哲人则为知力所限。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此生愿得此“放心”二字,不复他求。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于丹女士也不例外,如果她的“心得”能够叫做《一个40岁女人的人生悟》,撇清与孔子和庄子支离破碎的联系,如果她的书能够安静地躺在书店一隅,等待心有灵犀的读者去悄然发现,那么一切都会恰到好处,世象也会呈现一种平和而节制的美。 于丹“心得”《论语》和《庄子》的举动,不但没有拉近国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反而使我们内心失去了某种可贵的敬畏感。接受中国元典的洗礼,确实需要某种时间的隆重性和心态的谦卑,快餐文化只能用于果腹,而不能真正陶冶精神的成长。 我们认为,辨别是非的能力,是通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出版这样一本书,我们不只是想让于丹的曲解歪说不再流传,我们更渴望文化能呈现多元的生态,读者能面对多元的取舍,并真正走向通识教育的彼岸。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3 02:13:13
书香墨海发表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深刻剖析了于丹对《论语》和《庄子》的曲解歪说。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思快餐文化的危害。
2024-05-23 02:13:13
静心求知发表
本书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发人深省。它不仅揭露了于丹对国学的误读,更呼吁多元文化生态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2024-05-23 02:13:13
知乎老司机发表
作为一本对伪大师的挞伐之作,本书可谓字字珠玑,引经据典,鞭辟入里。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犀利的文笔,戳破了于丹营造的虚假光环。
2024-05-23 02:13:13
爱读书的喵发表
这是一本让人醍醐灌顶的书,揭穿了于丹以通俗之名行贩卖焦虑之实的真面目。作者用平和而有力的笔触,传递出真正通识教育的真谛。
2024-05-23 02:13:13
文青少女发表
于丹的《心得》就像一场文化灾难,这本书及时地发出了警醒。作者以冷静客观的视角,剖析了其误导和曲解,为我们提供了理性思考的灯塔。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