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
作者简介:
马修·克劳福德 ●政治哲学博士、摩托车修理工。 ● 不到14岁就在社区担任电工的助手,15岁成为保时捷汽车修理店的修理工,从高中到大学的7个暑假都在兼职做电工。 ● 大学毕业后继续电工的生活。后来因为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政治哲学博士。 ● 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华盛顿的一家智库工作,5个月后离职开办了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 这是一部为工匠精神正名的作品,一部探讨机械化生产时代如何重拾工匠精神的作品。它颠覆了鄙视体力劳动者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探索和思考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意义。 ● 本书作者是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摩托车修理工。他对现代的工作场所进行控诉,细数它让我们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种种罪行,令人震撼。在书中,作者描述了教育体制如何摧残我们的天性,并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 本书作者认为,大学是一张通往广阔未来的门票,但并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如果你有学习的天赋,愿意将时间花在钻研学问上,那么,就带着工匠精神去上大学,深入地学习。如果你对上大学没有兴趣,那你要知道,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并不一定要经历那些磨难。即使你必须要上大学,也可以在暑假期间再学习一门手艺。你应该成为一位独立的工匠,而不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前软弱无力的、或低级别的“创造者”。 [编辑推荐] ● 出版以来,本书先后荣获《出版人周刊》年度畅销书、《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名利场》年度十佳作品、《旧金山纪事报》年度畅销书、《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年度畅销书、《华尔街日报》假日好书推荐、《金融时报》编辑推荐奖等奖项。 ● 用自己的手去制造和修理东西本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现在似乎在社会上销声匿迹了。幸好,这本书将这种精神重新带回我们身边。坐办公室的人经常觉得和物质世界脱节,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有很多不想读大学却被逼着读,接着又进办公室做白领的人,对他们来说,生活似乎无法按照自己希望的轨迹前行。这本书让人们见识到手工行业与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它告诉我们,手工业一样可以让我们过上体面的生活,是一条值得选择的人生道路。 ● “后工业化”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手工劳动,是否还需要工匠精神?克劳福德用第一手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告诉我们,手工劳动在认知、社交和心理等方面都有具有积极的意义,认为手工劳动即将消失的观点不仅荒谬,而且存在问题。工匠精神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满足感。无论做什么,只要带着工匠精神全心投入,你就能够感受到工作真的是有意义的,而你也绝对不只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面前显得软弱无能的“创造者”。 ● 湛庐文化出品
目录:
中文自序 重新把握生命的真谛 序 言 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 手艺人的实用艺术 ◆ 手艺人的满足感 ◆ 体力劳动也需要智慧 ◆ 艺术、手工艺与流水线 ◆ 工作的未来是重回过去 第2章 动手与动脑 ◆ 蓝领工作的退化 ◆ 白领工作的窘境 ◆ 人人都是爱因斯坦 ◆ 工匠的淡泊 第3章 做自己物品的主人 ◆ 摩托车这头蛮驴 ◆ 失踪的机油尺与傻瓜报警灯 ◆ 主体性与自主性 ◆ 贝蒂妙厨巡航摩托车 ◆ 被替代的主体性 第4章 黑手的教育 ◆ 想要当学徒 ◆ 弦论 ◆ 良师益友 ◆ 诊断与鉴定 ◆ 积极投入 ◆ 突破自我 ◆ 把笨蛋行为当作理想 第5章 从业余到专业 ◆ 摩托车古董收藏家 ◆ 开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 填写维修单 ◆ 抓狂、本田马格纳与形而上学 第6章 格子间的矛盾 ◆ 索引与摘要 ◆ 不负责任的学问 ◆ 为什么要读大学 ◆ 团队合作与企业文化 ◆ 工作群体≠团队 第7章 边做边想 ◆ 欧姆定律与泥泞的靴子 ◆ 消防员和国际象棋大师的隐性知识 ◆ 测试程序与经验判断 ◆ 谁来编写维修手册 第8章 工作、休闲与全心投入 ◆ 改装店的行规 ◆ 化解工作与休闲的紧张关系 ◆ 快乐如猪嬉泥浆 结 语 合作与独立自主 ◆ 平等是一种贵族理想 ◆ 失败很重要 ◆ 共同世界里的个体主体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