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先秦法律思想史

先秦法律思想史

作者: 马作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5-1

价格: 59.00元

ISBN: 9787101105803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马作武,1960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1979年)、武汉大学(1986年)、北京大学(1991年),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年,系中国法律史学科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史研究所所长,青海民族大学“昆仑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讲授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传统法律文化等课程。主要著作有:《清末法制变革思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纲》、《思辨录》等。

内容简介:

本书约38万字,在广泛搜罗先秦子书各家注本,并充分吸收现代学者学术见解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拓展先秦诸子法律思想研究的空间,取得了巨大收获,几乎于每一子身上都有新的发现,形成了新的观点。如孔子“复礼”所含的法律秩序诉求、孟子人性论涵摄的平等意蕴、墨子“兼爱”与“尚同”的内在矛盾与统一、杨朱的个体权利意识、庄子的自由平等观、慎到“因任自然”的法治理论、商鞅重刑主义的根源、韩非“以法为教”的专制本质等等,这些观点置诸当下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领域,都不失其新颖性和独到处。 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法律思想史研究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整体研究脱节与滞后的缺憾,填补了诸多学术上的空白。

目录:

自序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研究态度、范畴与方法 第一节态度与立场 第二节对象与范畴 第三节方法与材料 第二章中国学术思想的起源、兴盛及其特质 第一节巫史文化:中国学术的源头 第二节礼乐文化与王官之学 第三节学术传统及其特性 第四节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本质 第五节先秦学术思想的兴盛与法律思想的特质 第二编儒家法律思想 第一章“儒”之原本与儒学之兴 第一节“儒”之原本 第二节儒学之兴 第二章孔子 第一节忠君尊王 第二节“正名”以重构等级 第三节“复礼”与秩序诉求 第四节“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第五节政治、伦理与社会规范一体化的“仁”说 第六节刑法观 第七节道德与法律 第八节诉讼观 第九节小结 第三章孟子 第一节君主论与人治观 第二节“仁政”之施 第三节性善论与人的价值观 第四节民贵君轻说与暴君放伐论 第五节刑法观 第六节义利之辨与经权之辨 第七节小结 第四章荀子 第一节尊君崇王 第二节“人治”论 第三节“正名”说与专制论 第四节性恶论与礼、法起源观 第五节隆礼重法 第六节刑法观 第七节小结 第三编墨家及道家法律思想 第一章墨家及其思想特点 第一节“显学”之墨 第二节墨家思想之要 第二章墨子 第一节揭批现实之恶 第二节立“天志”为“法仪” 第三节“兼爱”与平等意识 第四节兼爱交利与权利意识 第五节“尚贤”与平民参政 第六节“尚同”与君主专制观 第七节刑法观 第八节小结 第三章道家及其思想 第一节“隐君子”道家 第二节道家思想之要 第四章老子 第一节“道法自然” 第二节辩证法与“君人南面术” 第三节“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法律观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杨朱 第一节个人本位与个体权利及自由意识 第二节名实论与无君观 第三节小结 第六章庄子 第一节平等意识 第二节自由的意识与表述 第三节无为的政治法律观 第四节小结 第四编法家法律思想 第一章法家及其思想 第一节法家概述 第二节法家的“法”与“法治” 第二章管仲 第一节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第二节“相地而衰征” 第三节“仓廪实则知礼节” 第四节四民分居定业 第五节刑罚观 第六节小结 第三章子产 第一节“都鄙有章”与“作丘赋” 第二节公布刑法 第三节宽猛并用的刑法观 第四节不毁乡校 第五节小结 第四章邓析 第一节政治家兼讼师 第二节法律观 第三节律学鼻祖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慎到 第一节重“势”说与君主制理论 第二节“尚法”理论 第三节“事断于法” 第四节立公弃私 第五节小结 第六章申不害 第一节“术”论 第二节“明法察令” 第三节小结 第七章商鞅 第一节历史进化观与国家及法律起源论 第二节“三壹”为本的重法学说 第三节重刑观 第四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五节小结 第八章韩非 第一节人性自私说 第二节“以法为本”的“治法” 第三节严刑重罚 第四节法、势、术三者结合 第五节道、君同体与文化专制 第六节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19 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20 4.3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