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

作者: [美] 威廉·曼彻斯特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价格: 32.00元

ISBN: 9787807001706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1922—2004)。 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记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但他已是“贪婪”的报纸读者。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带给美国人的痛苦。 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一年,曼彻斯特14岁,成为了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弗尔德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志愿者。珍珠港事件后,他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后在日本冲绳岛身负重伤,疗伤期间因缘际会与约翰·肯尼迪结下了深厚友谊。 战后,曼彻斯特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俄克拉荷马日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担任记者。1955年,他离开报界去卫斯里安大学任职。 1961年,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曼彻斯特多次为肯尼迪撰稿,日后利用这段经历写出了有关肯尼迪的三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总统肖像》、《总统之死》和《一个短暂的辉煌时刻》。 曼彻斯特一生著有18部作品,包括两部小说。他辞世后,以CNN为代表的美国媒体最为关注的是其人物传记类作品,除前述肯尼迪系列外,描写麦克阿瑟的《美国恺撒》、描写丘吉尔的《最后的雄狮》三部曲亦是他的代表作。至于曼彻斯特描绘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长达40年社会实录的鸿篇巨著《光荣与梦想》(1974年出版),仅被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 然而,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却无法忘怀《光荣与梦想》当日带给他们的震撼与启迪。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从一场文化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中国人向国门外的世界睁开了双眼。以《第三帝国的兴亡》、《光荣与梦想》为代表的西方现当代写实类作品就这样闯入了一代人的眼帘。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重要历史转折点。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后依循旧路,还是勇敢地开辟一条新路?举国上下在思考,也在争论。此时此刻,《第三帝国的兴亡》来了,上至高级干部,下到普通知识分子,读者们都从中看到了令人十分熟悉的场景: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光荣与梦想》也来了,虽然第一版的中文出版说明强调,“书中通过大量事实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军事的矛盾和弱点及其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窘境,以及美国社会的离心离德、精神空虚和浮游无根的丑恶面貌”,但读者们却从书中所呈现的40年间美国民众的精神风貌、美国社会风尚以及各阶层生活,触摸到了美国之所以成长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种种细节,也感受到了美国社会生生不息的特有气质。 一个大半辈子只觉得自家小马车好使的山里人,突然间来到大城市的十字路口,听到周围的一片片轰鸣声,再看到各式交通工具来回穿梭,自然会头晕目眩,思维混乱。然则定下心来,他自然会明白往日生活的贫乏和自己“无知无畏”的荒唐。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对于中国读者的思想启蒙作用,恰在于此。 曼彻斯特原是记者出身,在创作《光荣与梦想》时,他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充分运用新闻报道的特写手法,勾画出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 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巨大变化都被他描画得绘形绘色,原书近150万字阅读下来令人竟无半点厌倦之感:“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个民族从危机走向强盛再陷入危机的奋斗史。虽然此书成于越南战争刚刚结束、水门事件甚嚣尘上的年代,作者难免对美国的前途存在一些把握不住的迷茫,但事实上美国已开始逐渐修正此前的错误,在新国际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向着有利的地位扎实迈进。日后,不管苏联如何挑衅,美国都能予以反击。如今获得极高声誉的罗纳德·里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台亮相的。 《光荣与梦想》中文版的面世,对中国人在历史领域的写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中国人写史,往往是笼统概括巨多,具体细节鲜有。即使有个把细节,也是精心择出来为结论服务。反观《光荣与梦想》,通篇以细节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真实而又生动的美国变迁图景,读者与书本的“距离”在阅读过程中不经意间被缩小到了极致。 从1979年算起,《光荣与梦想》来到中国已整整30年了,恰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其间隐含的互动作用,值得新老读者共同回味。

内容简介: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插图本)》主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进入了空前的大萧条时期。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甚至连农民都陷入破产的境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时的胡佛政府甚至都不承认大萧条的来临,虽然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但政府却仍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危机意味着毁灭,同时也蕴涵着新生,美国社会到了痛定思痛,面临抉择的时刻。罗斯福,这一注定要载入美国辉煌史册的人物走到了前台。当时,美国社会形势之混乱,超出想象,各种政治力量蠢蠢欲动,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成灾,更有成千上万失去生活保障的下层民众在街头聚集,整个美国命悬一线,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仅仅需要一个火星,美国社会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力挽狂澜,赌博似的出台了…·系列法案,开始了他的百日新政。百日新政,万般激荡,但罗斯福政府终于顶住压力,稳定了大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美国国内矛盾缓和下来,也由此把美国带入了战时经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不但促使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更让美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目录:

序幕 沟底 “远征军”的惨况 镇压 流民 胡佛总统第一章 最惨的—年 像畜生那样生存 满脑肥肠的有钱人 不被看好的罗斯福 混乱的美国社会 中产阶级的生活第二章 罗斯福 新总统就任 百日新政 全国复兴总署 美国人物画像埃利诺第三章 万般激荡 令人不愉陕的天气 激进派 真正的挑战 极端派库格林 “疯子”朗格 新鲜玩意儿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向背 30年代的青年人 约翰·刘易斯 罗斯福与最高法院的冲突 获取连任 美国人物画像股票经纪人理查德·惠特尼第五章 保守派死灰复燃 闲暇的美国家庭 工人的权益 暴力行为 保守派的反对 新政强弩之末第六章 原始恐怖的阴影下 希特勒的演讲 不合时宜的飓风 美国人的恐惧 国际问题压倒国内问题 美国人物画像诺曼-托马斯第七章 黑夜茫茫,光明在前 核计划 欧洲的战争 从孤立到干涉 租借法案 美国终于恼了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经济依然萧条 种族问题 战争前夕的美国青年 珍珠港被袭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2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2 4.5k

评论

2024-05-26 16:35:09
书海漫游者发表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是一本历史巨著,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挽救国家的过程。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大量引用一手资料,重现了当时政坛、经济界和民间社会的各个侧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以及危机时刻一位伟大领导人的智慧和魄力。
2024-05-26 16:35:09
历史爱好者发表
这本书翔实地还原了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的前因后果,展示了美国在经济危机中的挣扎和重生。作者的叙事节奏流畅,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又有对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读完此书,我对罗斯福总统的果断决策力和领导才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美国经济复苏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024-05-26 16:35:09
经济学人发表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它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大萧条的成因和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影响。作者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经济理论,论证了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复苏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指出其在长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这部作品是研究经济危机和政府干预的必读之作,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024-05-26 16:35:09
社会学观察者发表
这本书不仅关注经济层面,还深入探讨了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对社会结构和民众心理的影响。作者通过大量访谈和实地考察,刻画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大萧条时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揭示了经济危机如何撕裂了社会关系,又如何激发了民众的团结意识。这部作品是一部社会学的杰作,为理解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2024-05-26 16:35:09
政治评论家发表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叙事,也是一部政治学教科书。作者分析了罗斯福新政的政治背景和运作过程,探讨了新政中政府与市场、个人自由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这部作品对当代政治经济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和公民社会的责任。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