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作者: (美)宇文所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4-3

价格: 35

ISBN: 9787108048080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其中《初唐诗》、《盛唐诗》、《迷楼》、《追忆》等已被译为中文),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耳。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文学“四部曲”之三,但去初、盛唐诗的写作已有15年。鉴于中唐文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书并不像前两部一样是完整的专著,是“诗歌史”,而是由七篇论文组成。这些论文具有文学史性质,但本身并不构成一部文学史;而由于中唐文学在风格、主题及处理的范式上远较初、盛唐复杂,且诗歌、传奇及非虚构性的散文享有共通的旨趣,因此更不适宜称为“中唐诗史”。但这些论文却透过不同类型的文本和文体来探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与文化史或社会史等更大的领域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中唐“文学文化”的一副气质独具的概貌。 简言之,作者认为中唐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的开端。他这样解释:“中唐是中国文学中一个独一无二的时刻,又是一个新开端。自宋以降所滋生出来的诸多现象,都是在中唐崭露头角的。在许多方面,中唐作家在精神志趣上接近两百年后的宋代大思想家,而不是仅数十年前的盛唐诗人。”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中唐意味着“中世纪的终结”。

目录:

三联版前言 导论 特性与独占 自然景观的解读 诠释 机智与私人生活 九世纪初期诗歌与写作之观念 浪漫传奇 《莺莺传》:抵牾的诠释 附录 后园居诗(九首之三) 霍小玉传 莺莺传 译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17 8.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18 4.3k

评论

2024-05-27 04:34:34
书虫小鱼发表
作为宇文所安研究唐代文学的又一力作,《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唐文学的大门。作者通过对诗歌、传奇和散文的深入分析,勾勒出中唐文学的独有气质,并将其与宋代文学的萌芽联系起来,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史上这一重要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2024-05-27 04:34:34
墨香阁主发表
翻开《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扑面而来的是作者对中唐文学的深厚功底和独到见解。宇文所安以七篇论文为脉络,串联起中唐诗歌、传奇和散文的种种面向,揭示了这一时期文学文化思潮的演变轨迹。书中对中唐与宋代文学之间的承接关系的探讨,更令人耳目一新,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的纵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024-05-27 04:34:34
醉心文学发表
中唐,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宇文所安的《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正是聚焦于此,透过对中唐文学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揭示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书中对中唐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社会变迁的反思以及文学观念的更新等方面的探讨,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2024-05-27 04:34:34
溯源读书人发表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以中唐文学为切入点,带我们穿越时空,窥见这一历史分水岭的文化变迁。作者宇文所安以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流畅的文笔,将中唐诗歌、传奇和散文的特点娓娓道来,展现了中唐文学在承载传统与开创未来的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书中对于中唐文学与宋代文学的对比分析,更是发人深省,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这一重要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5-27 04:34:34
文艺青年发表
在《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一书中,作者宇文所安以其精湛的学术素养,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探索中唐文学的旅程。书中,作者通过对诗歌、传奇和散文的深入解读,为我们勾勒出中唐时期文学文化的独特风貌。作者认为,中唐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开端,这一观点发人深省,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