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作者: 施爱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4-1

价格: 68.00元

ISBN: 9787108048103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施爱东,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通俗小说研究、民俗学学术史。其代表作有叠加单元:史诗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机制》、《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16-18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牛郎织女研究批评》、《英雄杀嫂》、《民间故事的记忆与重构》等。

内容简介: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类似的说法耳熟能详。可这些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中国何时和“龙”牵扯上的关系?在近三百年间,西方人又是如何看待我们“中国龙”的?这些看起来是常识、但又说不清的问题,将会在这本《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中找到非常详尽有趣的解答。

目录:

前 言 中国龙的发明 第一章 帝王将相及其权力崇拜的“龙政治” 第二章 16-18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 第三章 19世纪西方漫画中的“辫子龙”与中国元素 第四章 辱华词汇“猪尾奴”的递进式东渐 第五章 哀旗不幸,怒旗不争:大清龙旗50年 第六章 “龙图腾”是学术救亡的知识发明 第七章 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拿破仑睡狮论” 结语:对话“龙文化研究”的语境与边界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17 8.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18 4.3k

评论

2024-05-28 01:07:44
书香阁主发表
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龙’这一意象在中国形象塑造中的演变过程。作者考察了欧洲16-20世纪的中国龙形象,阐述了西方龙学的发展,以及中西方龙观念的差异和相互影响,读来令人大开眼界。
2024-05-28 01:07:44
历史漫游者发表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这本书满足了我对‘龙’这一文化符号的求知欲。施爱东教授运用扎实的学术功底,梳理了龙在中国政治与文化中的演变,并将其与西方龙观念的交融进行比较。这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兼具可读性的佳作。
2024-05-28 01:07:44
文化探秘人发表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龙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探讨了龙的起源和演变,还着重于龙在中西方历史、政治、文化中的不同意义。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佐证,清晰明了地展示了龙这一意象的多维性。
2024-05-28 01:07:44
文学迷发表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着迷于这本书对龙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的探讨。作者深入分析了莎士比亚、雨果等文学巨匠笔下的龙,挖掘了龙在文学想象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令人深思。
2024-05-28 01:07:44
艺术观察者发表
这本书让我领略到龙在艺术创作中的魅力。作者收集了大量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品中的龙形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解读,揭示了龙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审美意象和文化价值。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