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作者: 沈昌文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价格: 19.00元

ISBN: 9787806787472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沈昌文,男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在上海租界工部局所办的学校受中小学教育。1949至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工作。从1945年3月至1951年3月,基本上是工读生涯。上学的同时,曾在金店、粮店习艺。1951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记述了他在主编《读书》杂志期间,与费孝通、吕叔湘、胡绳、金克木、许国璋、史枚、冯亦代、陈原、许觉民和柯灵等文化老人交往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轨迹,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下半部分记叙了他编辑、出版活动中独具特色的“以食会友”的轶事,既有如何在饭桌上与作者交流、获得佳作名稿的趣事,也有他对饮食图书的点评,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侃侃而谈的食经,如北京的小吃,如“普京”和“小二”,如“带着臭豆腐去旅行”等等。作者的文字独树一帜,从看似拉家常扯闲篇、平实而亲切的行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为人的真诚和坦诚。

目录:

题记 费老的最后嘱托 汪老的儒行 向后看 柯灵老人与《万象》 荒芜的“荒芜” 关于《中国人学英语》 路是这么走过来的 读出真正的金克木来 清晨的一个电话 陈翰伯的一个意见 编辑与“好事” 陈原的编辑活动 陈原的几句外国话 从陈原的辛酸说起 “品牌”意识首先是原则性 陈原先生 陈著《总编辑断想》后记 界外人读 几十年后的话 最早的地理课本 清理旧物的感想 没有冯老,就没有当年的《读书》杂志 值得怀念的时代和值得怀念的人 少一些精神奴役的创伤 编辑与饮食 北京菜、苦瓜和诗 鲑鱼·洄鱼·鳝鱼 带着臭豆腐去旅行 多吃虫子 吃遍中国 北京小吃 酒中的糟糠之妻 “普京”和“小二” 从食素到主义 王老教我做菜 世界文化视野里的饮食之道 “以食会友”考备 回到“前现代”去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5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5 4.5k

评论

2024-05-29 03:53:16
书海漫游者发表
《最后的晚餐》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懐和历史厚重感的佳作。沈昌文先生笔下的文化巨匠们跃然纸上,他们的思想解放之路和精神追求令人钦佩。同时,书中作者对饮食文化的独到见解和生动叙述,更让人拍案叫绝。
2024-05-29 03:53:16
文字江湖客发表
这本书既是回忆录,又是美食指南,更是一部饱含人生哲思的佳作。沈昌文先生用他那独特的文笔,将上世纪中国文化界风云人物娓娓道来,而那些美食轶事更让人垂涎三尺。更难得的是,书中还饱含着作者对人生和文化的思考,让人读后深思。
2024-05-29 03:53:16
深思熟虑者发表
沈昌文先生的《最后的晚餐》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它以亲身经历为笔墨,记录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变革时代的精神探索。作者对美食的独特见解也令人印象深刻,那些关于饮食的趣事和食经,让人既获得感官享受,又产生文化思考。
2024-05-29 03:53:16
追风逐梦人发表
《最后的晚餐》是一本妙笔生花的佳作。沈昌文先生以坦诚而亲切的笔触,描绘了文化巨匠们的风采和自己与美食的不解之缘。书中那些吃饭桌上的趣事和文坛轶事,让人捧腹大笑之余,也深感文化传承与时代变迁的意味。
2024-05-29 03:53:16
慧眼识珠者发表
《最后的晚餐》可谓一部文坛与美食的盛宴。沈昌文先生用他那独树一帜的文笔,既为我们勾勒了费孝通、吕叔湘等文化巨匠的鲜活形象,又以美食为纽带,展现了时代变迁的印记。读罢此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更让人深感文化传承的厚重与时代变迁的感慨。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