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作品精粹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在空军服过役。战后入大学,其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并开始写作。《士兵的报酬》(1926)发表后,福克纳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与他们分道扬镳。《萨拉里斯》(1929)问世之后,福克纳的创作进入高峰斯。他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纺织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里,通过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现实,创伤了20世纪的"人间喜剧"。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等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后期的主要作品有《村子》(1940)、《闯入者》(1948)、《寓言》(1954)、《小镇》(1957)和《大宅》(1959)等。此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 福克纳虽是南方重要作家,但他的作品当时并不受重视,直到1946年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编选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又写了一篇有名的序言之后,福克纳才在文坛上引起重视。特别是萨特、马尔洛等人的赏识,使福克纳名声大噪。 在艺术上,福克纳受弗洛伊德影响,大胆地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对位结构以及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作家不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他像一条漂亮的狗,人们喜欢他到处奔跑,但是他毫无用处。”威廉-福克纳这样说过。他对他自己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作用抱悲观主义的态度。但是肯尼迪总统在悼念他时,却把他比作亨利·詹姆斯,颂扬他的作品为永恒的纪念碑。 福克纳在密西西比州的牛津度过了他最后的一年。他的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牛津,即使他在弗吉尼亚大学做演讲,或在别的地方旅游,也是如此。他需要牛津。他以这里的市民,包括有教养的与无教养的为模特,在他的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中创造了无数人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既有中文译本中,遴选了名译家的译文编辑而成。相得益彰,锦上添花。以李文俊译文最多,如《喧哗与骚动》(节选)、《熊》等,其他如《殉葬》(蔡慧译)、《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杨岂深译)、《干旱的九月》(陶洁译),还有黄梅、王义国等。 选收了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7篇(或章节)并附短评。
目录:
殉葬 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选自《喧哗与骚动》) 美人樱的香气(选自《没有被征服的》) 花斑马 黄铜怪物 高大的人们 沃许 干旱的九月 珀西•格雷姆(选自《八月之光》) 夕阳 熊(选自《去吧,摩西》) 三角洲之秋(选自《去吧,摩西》) 我弥留之际(节选) 希望之树 记舍伍德•安德森 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