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的经验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陈春文 男,1961年3月生,山东省平原县人。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科学•经济•社会》杂志主编。兰州大学哲学系84届毕业生,1989-1994行后游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特里尔大学和斯图大学,1995年回国。兼任《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编委,《科学•经济•社会》杂志编委、主编,甘肃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代表作为《栖居在思想的密林中--哲学寻思录》,主要论文有"全球化格局与中国的私民社会传统","在夹缝中求生的现代化","资本魔方与莲境中的人类","思经验自己的真理"等。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了中西思想比较的研究纲领:西方思想是哲学思想,哲学思想讲真理语言;中国思想是道德思想,道德思想是讲道理语言;西方思想构造可通约的文明,中国思想依赖宗法传续的文化;西方思想构造公民社会,中国思想培育私民社会。此外提出了"国家主义"和"人类主义"等重要概念,并有译著《哲学生涯》《回答——海德格尔说话了》等著作。
内容简介:
亚伯拉罕·阿·圣克塔·克拉拉——为其于1910年8月15日在克雷亨斯腾的纪念碑揭幕而作(1910) 早期诗作(1910-1916) 充满生机的风物:为什么我们留在小地方?(1933) 走向理解之路(1937) 暗示(1941) 索福克雷斯《安蒂高娜》里的复歌(1943) 对泰然让之的探讨——一次有关思的林中路交谈(1944/1945) 思的经验——在高高的杉树林中穿行……(1947) 山中小道(1949) 林中路(“未来的人……”)(1949) 读默里克的一首诗——马丁·海德格尔与E.施泰格的通信(1951) 何谓阅读?(1954) 教堂塔钟之神秘(1954) 为朗哈德尔的《黑贝尔》一书说几句话(1954) 关于圣坛画(1955) J.P.黑贝尔的语言(1955) 与奥尔特加·y.加赛特的会面(1955) 什么是时间?(1956) 黑贝尔——乡愁之魂(1957) 作坊札记(1959) 语言与家乡(1960) 关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962) 致雷内·夏尔——为纪念伟大的友人乔治·布雷翁而作(对石印画《拓文引谈》的观感)(1963) 阿达尔伯特·斯蒂夫特尔的《冰雪故事》(1964) 曾经在场的启示(1966) 艺术与空间(1969) 符号(1969) 人的栖居(1970) 思物——对雷内·夏尔的友情眷念(1970) 不朽的蓝波儿(1972) 语言(1972) 神语缺失(1974) 弗里多林·维普林格的最后 一次来访(1974) 忆艾尔哈特·凯斯特纳(1975) 马丁·海德格尔的祝辞(1976) 文献说明 编后记 译后记 《思的经验》列在《海德格尔全集》第13卷,从他最早的作品到他最后的作品,跟踪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全过程。这一卷的名字,直译应译为“从思的经验中来”,“基于思的经验来说”或“出于思的经验”,听起来拗口。译者思量再三,取《思的经验》这个译名。德文原名《Aus der E血hmng des Denkens》显示了思者海德格尔不同寻常的谦逊,用意在于强调,这只是思者海德格尔本人思的经验,还不能说是思的经验本身。
目录:
亚伯拉罕·阿·圣克塔·克拉拉——为其于1910年8月15日在克雷亨斯腾的纪念碑揭幕而作(1910) 早期诗作(1910-1916) 充满生机的风物:为什么我们留在小地方?(1933) 走向理解之路(1937) 暗示(1941) 索福克雷斯《安蒂高娜》里的复歌(1943) 对泰然让之的探讨——一次有关思的林中路交谈(1944/1945) 思的经验——在高高的杉树林中穿行……(1947) 山中小道(1949) 林中路(“未来的人……”)(1949) 读默里克的一首诗——马丁·海德格尔与E.施泰格的通信(1951) 何谓阅读?(1954) 教堂塔钟之神秘(1954) 为朗哈德尔的《黑贝尔》一书说几句话(1954) 关于圣坛画(1955) J.P.黑贝尔的语言(1955) 与奥尔特加·y.加赛特的会面(1955) 什么是时间?(1956) 黑贝尔——乡愁之魂(1957) 作坊札记(1959) 语言与家乡(1960) 关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962) 致雷内·夏尔——为纪念伟大的友人乔治·布雷翁而作(对石印画《拓文引谈》的观感)(1963) 阿达尔伯特·斯蒂夫特尔的《冰雪故事》(1964) 曾经在场的启示(1966) 艺术与空间(1969) 符号(1969) 人的栖居(1970) 思物——对雷内·夏尔的友情眷念(1970) 不朽的蓝波儿(1972) 语言(1972) 神语缺失(1974) 弗里多林·维普林格的最后 一次来访(1974) 忆艾尔哈特·凯斯特纳(1975) 马丁·海德格尔的祝辞(1976) 文献说明 编后记 译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