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
作者简介:
徐坚,2000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同年起任教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南中国即东南亚大陆地区考古学、艺术史和物质文化。2005-2006年担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理教授,2008年获法国高等人文研究基金会爱马仕学人资助。2004年以来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美国温纳-格兰人类学基金会支持的中国考古学史口述史项目,大英图书馆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支持的西南中国濒危文化研究,日本住友财团支持的鸟居龙藏研究等项目。翻译出版了《考古学思想史》、《阅读过去》、《艺术中国》和《理解早期文明》等多种经典著作,在《汉学研究》、《新史学》、《历史人类学学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一般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1928年开始的安阳发掘基础之上的。但是,过度夸大安阳传统很可能会忽视安阳之外的发掘、史语所以外的学人、有计划的科学发掘之外的意外发现、田野调查和发掘之外的理论和方法的输入和阐发等,而这些都是1949年之后中国考古学基础知识、田野方法和阐释理论的重要来源。由于这些发现、技术和理论长期以来都未得到重视,《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将其命名为中国考古学的“暗流”传统,予以阐发。 1949年之前的中国考古学呈现为多来源、多环节和多线索的多元景象。即使在安阳,也存在中央与地方、科学发掘与寻宝盗掘、本国与他国在发现、保管和阐释上的冲突与斗争。史语所在安阳之外尚有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的调查和发掘。史语所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考古学研究机构,尝试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甚至发展不同类型的考古学。传统上的四裔地区在建构乡土历史的过程中可能衍生出具有乡土史倾向的考古学。具有人类学和民族学倾向的考古学也暗伏于特定的研究主题中。非科学发掘和古物流通既往被贬抑为缺乏科学价值,甚至是具有政治不正确性的活动,但不乏资料和方法价值。此外,1949年之前的中国考古学也有少数得到不同学术传统共同关注的课题。最后,西方考古学史、类型和发掘方法如何被译介到中国,如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也值得讨论。《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是中国考古学史研究上揭示1949年之前的多元全景的首次尝试。 《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将反思考古学史的视角和写作问题。考古学史的写作不应止步于按照年代关系排列考古发现、研究著述和学人交往,而应该展示田野方法和阐释理论上范式的形成和转型。
目录:
绪论:超越安阳 第一章:平行的安阳:从《邺中片羽》到《河南安阳遗宝》 第二章: 安阳之外 :从濬县辛村到苍洱之间 第三章:众流:以云南博物馆、黄花考古学院和考古学社为例 第四章:挖掘乡土:朱提堂狼洗、梁堆和张希鲁 第五章:走向民族考古学:以前范式时代的铜鼓研究为中心 第六章:新郑李家楼:自盗宝私藏到学术公器 第七章:复原之术 :金村与长沙 第八章:从蛮洞到崖墓:多线式研究的范例 第九章:静水深流:考古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入华 余论:作为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的暗流视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