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蕾诗选
作者简介:
伊蕾,当代女诗人,1951年8月30日生于天津。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曾在河北省海兴县上山下乡,当过铁道兵钢铁厂工人、广播员、电影放映员、新闻干事,做过《天津文学》编辑、《天津诗人报》主编等。曾赴莫斯科生活,多年从事中俄民间文化交流,收藏俄罗斯绘画大师作品,创立天津市卡秋莎美术馆,并任馆长。 自1987年共出版诗集6部:《爱的火焰》、《爱的方式》、《独身女人的卧室》、《伊蕾爱情诗》、《叛逆的手》、《女性年龄》。代表作《独身女人的卧室》曾在八十年代诗坛引起巨大争议,后入选《百年中国文学经典》等重要选本。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俄文等。
内容简介:
伊蕾诗歌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起诗坛关注。记得那时她在一篇文章里把自己的创作追求说成是“情绪型、悲剧型、未来型”。所谓“未来”者,并非社会学意义上的“整体未来乌托邦”,而是超越形形色色的整体主义抒情,回到具体本真的个人。而树立个人生命体验的诗歌,在那时的中国诗坛还是受到压抑的未竟的事业。伊蕾所说的“未来”,指的是对自己孤独追寻的不计代价的自信,和对“未来”精神自由的读者的期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寻》、《爱的畏惧》、《你以为》、《绿树对暴风雨的迎接》、《火焰》、《闪电》等早期意象诗里,她写出了自己生命情绪的“客观对应物”。我们看到她生命内部的无边“海浪”的孤独和奋争,“你是被谁捆缚在大地上?每一块肌肉都在翻滚,爆发出自由的歌唱!”如果说这些早期抒情之作还略显“笼统”的话,不到两三年内很快伊蕾就找到了“个人的心灵辞源”——我指的是1984、1985年创作的大量作品《微雨》、《残破》、《野芭蕉》、《蓝色血》、《又见海鸥》、《苦木》、组诗《黄皮肤的旗帜》、《黄果树大瀑布》、《野餐》、《罗曼司》,如此等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