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之思维方法•诗的原理
作者简介: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专任《华侨日报》主笔。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全集之一种,系作者两部译著的合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译自日本文学博士中村元氏所著的《东洋人之思维方法》中的一部分,著者从判断及推理之表现形式上以考察思维方法之特征;更将此特征验之于文化现象,认为文化现象是由思维方法所制约的。《诗的原理》是以诗为中心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著者通过对主观与客观的两条线索进行条分缕析,以发现诗在整个艺术中的地位。更将艺术中,尤其是文艺中的其他部门,细心剖白比较,以凸显出诗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或文艺的特性。
目录: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 译序 译例 第一章序论 第一节东洋人的思维方法问题 第二节思维法则、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形态 第三节思维方法与语言 第四节思维方法与论理 第五节思维方法与诸文化现象 第六节 表现在外来文化之容受形态上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 在单纯的判断与推理之表现形式上所表现的 思维方法的特征 第一节汉语在语言上的特征 第二节包摄判断及同一判断 第三节内属判断 第四节存在判断 第五节推理 第六节连锁式 第三章 表现在诸文化现象上尤其是表现在对佛教 之容受形态上的思维方法之特征 第一节序 第二节具象的知觉之重视 第三节抽象思维之未发达 第四节个别性之强调 第五节就具象的形态而爱好其复杂多样性 第六节现实主义的倾向 第七节个人中心主义 第八节重视身份的秩序 第九节尊重自然之本性 第十节折衷融和的倾向 第四章结论 第一节一般东洋人之思维方法 第二节东洋思想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三节思维方法之差异的认识根据与实在根据 修订版后记:徐复观教授留下的两本译品 诗的原理 译序 概论:诗是什么? 内容论 第一章主观与客观 第二章艺术的两大范畴—音乐与美术 第三章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四章抽象观念与具象观念 第五章为生活的艺术为艺术的艺术 第六章表现与观照 第七章观照的主观与客观 第八章感情的意味与知性的意味 第九章诗的本质 第十章人生中的诗的概观 第十一章艺术中的诗的概观 第十二章特殊的日本文学 第十三章诗人与艺术家 第十四章诗与小说 第十五章诗与民众 形式论 第一章韵文与散文 第二章诗与非诗的识域 第三章描写与情象 第四章叙事诗与抒情诗 第五章象征 第六章形式主义与自由主义 第七章情绪与权力感情 第八章从浪漫派向高蹈派 第九章从象征派向最近诗派 第十章诗的逆说精神 关于《诗的原理》的翻译问题 —给李辰冬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