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岁时

岁时

作者: 萧放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2-03

价格: 14.00

ISBN: 9787101031829

扫码右侧二维码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岁时文献资料的深刻思考,结合田野考察,向读者解释了:在中国特定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中,蕴育了中国民众特有的岁时观念,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体系。在历史—现实的时间流程中,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诸多节庆中,我们体味到了中华民族不息的生命意识,感悟到了民众情感的凝聚,历史的传承、社会活力的延续。

目录:

钟敬文/序:节日与文化 溯源篇 一、上古岁时观念初探 (一)原始岁时观念的萌发 (二)上古岁时观念的文化特性 二、汉魏民众岁时观念与岁时节日体系 (一)汉魏民众岁时观念的传承与变化 (二)汉魏岁时节日体系的出现 三、汉魏岁时节日的文化特征 (一)汉魏时期时令祭礼转向节日祭祀,岁时禁忌逐渐演变为民俗节庆 (二)岁时节日中家族伦理精神凸现 (三)节日纪念意义的初步形成与节日神话传说的兴起及历史化 (四)结论 鸟瞰篇 一、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二、“闹元宵” ——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 三、追寻一个逝去的节日 ——社日民俗的文化阐释 四、祭墓与踏青 ——清明节与中国人的家族情怀 五、“四月八,拜菩萨” ——传统节俗与佛教文化 六、南北民俗的交融复合 ——端午节俗形态分析 七、七夕节俗的文化变迁 八、亡灵信仰与中元节俗 九、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十、菊花酒·茱萸佩·长寿节——重阳节俗漫话 十一、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 十二、冬至大如年——冬至节俗的传统意义 十三、醉司命——祀灶与民间信仰 十四、腊鼓鸣春草生——腊日民俗的时间意义 余论:古今岁时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05 8.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05 4.3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