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看见

看见

作者: 柴静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1

价格: 39.80元

ISBN: 9787549529322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柴静
  山西临汾人,1976年出生。
  曾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夜色温柔”,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
  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与记者。
  央视一套专题节目《看见》主持人。

公益纪录片《穹顶之下》制作人。

内容简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 海报:

目录:

第一章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他开了口。“我关心新闻当中的人。”
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这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我看到了一些东西,但只不过隐约地感到怪异,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双城连续服毒事件调查到最后,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
能不能采访准确,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或者能不能有乐趣这么简单,这事关人的性命,我要是问得不准确,不配坐在这椅子上。
聚会上,朋友说,你现在做的这些题目太边缘了,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碰到这些问题。作家野夫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我出生在一九七六年的山西。山西姑娘没见过小溪青山之类,基本上处处灰头土脸,但凡有一点诗意,全从天上来。
今天你的权利受到损害,你不说话,明天你就会失去更多的权利。
二○○六年二月底,我接到通知,迷迷糊糊去别的部门开会。被惊着了,因为在“新闻联播”里要开一个有我名字的专栏,叫“柴静两会观察”。
准确是记者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走到探寻真相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
虐猫那期节目播出后,我收到王的短信,她要的并不是同情,节目也没给她同情。她只要求得到公正,这个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
我脑袋里旧思维习惯改不了,新的又不知道怎么形成。钱钢老师说,你可以看一看历史,“你只管用力把一个人、一件事吃透了,后面的就知道了”。
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之争,不仅事关技术,更是对事件各方科学精神的检验,真相往往在于毫末之间。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1-22 9.2k
长安的荔枝
2025-01-22 4.7k

评论

2024-04-26 12:26:41
书海漫游者发表
《看见》这本书触及了我心灵的深处。柴静的笔触细腻生动,将新闻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柴静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令人钦佩。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它让我对新闻、对社会、对人生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24-04-26 12:26:41
文笔爱好者发表
《看见》的文笔流畅自然,如涓涓细流般缓急有序,却不乏波澜起伏。柴静善于捕捉细节,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书中既有宏大叙事的见证,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读来令人身临其境。柴静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让人惊叹。
2024-04-26 12:26:41
历史探索者发表
《看见》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一扇窗口。柴静以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了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等重大事件。书中大量的细节描写,让我仿佛身处历史现场,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对于研究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发展史的学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2024-04-26 12:26:41
新闻工作者发表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深受《看见》的启发。柴静对新闻职业的坚守和奉献精神,让我肃然起敬。她对事件背后的探究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正是我们新闻人应该学习的。这本书为我树立了一个新闻理想的标杆,激励我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2024-04-26 12:26:41
社会观察者发表
《看见》是一本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书。柴静敢于直面现实,揭露社会中的不公和弊端。她用笔触拨开表象,直击事件的本质,让人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思考如何尽己所能为社会做出改变。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