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鱼尾狮的激情与焦虑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山东人,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2011~),中山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2005),旋即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5~2011),2007—2008任美国巴德学院交换教授,2013年2—7月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2015年2~7月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研究员。独著有:1.《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大陆增订版《“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2.《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4.《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台湾秀威版,2014),5.《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人民出版社,2011),6.《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12),7.《广州鲁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多个层面缕述当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期间(2001-2005)的一些思考及其延续,补充纯粹学术理性认识的不足,从而感性触摸新加坡,同时也借自己的激情与焦虑互相映衬和反思。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板块:1旧调新谈——叫华文提升太沉重;2新加坡文化及认同;3狮城脉搏:感觉新加坡时空;4教育省思与大学精神;5狮城之外:透视纠缠。
目录:
那些热带的边缘的激情与焦虑(代序)
第1辑:旧调新谈——叫华文提升太沉重
“立根柢”与新加坡华文教育
谁“偷走”了我们的华文?
华文学习:超越工具理性
华文提升:人文认知、经济考量并行不悖
从华文到中华文化:良机与“不满”
功利性:文化形塑与华文学习的杀手
华文:从母语到外语
放下观念包袱,发挥多语优势
华文提升:怎样的过去与未来?
“双语教华文” :在近利与远忧之间
增强班门弄斧的资本
方言限制:能否跳出工具理性,或者政治大义?
莫让多语优势化为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