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中国的近代性

中国的近代性

作者: 王人博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6-11

价格: 38.00

ISBN: 9787549565177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王人博,著名法学家,代表性著作有:《法治论》《权利论》《法的中国性》《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等,另著有随笔集《桃李江湖》《孤独的敏感者》。其中,1989年与程燎原合作《法治论》,是90年代国内外极具影响的学术著作,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被评为“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法的中国性》荣获中纪委2014年度推荐图书、凤凰网2014年度十大好书、法制日报2014年度十大法治图书等。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立宪史力作,中纪委2014年度推荐图书/凤凰网2014年度十大好书《法的中国性》的姊妹篇 本书以1840—1919这近80年的立宪史为对象,考察了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清廷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事件中,近代中国对西方由守旧到开放、由局部到整体,以及由模仿到吸收的过程,认为中国人在此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响应,而是有着主动、积极的自我选择。毫无疑问,近代性是西方扩张的一个结果。西方大踏步地前进,中国则节节败退。中国正是在这“前进—后退”的二元结构里,展开了自己的立宪史及近代性——不断革命成了我们的近代性自身。 日本的近代性更多表现的是“顺从”,而中国因为落后显现的则是“抵抗”。日本的近代性带有二重性:无论是“脱亚入欧”还是“兴亚抗欧”,中国这个因素一直是绕不过去的。要“入欧”首先是要“脱亚”, “脱亚”之“亚”的真实意思是中国,“脱亚”首先得“脱华”,不脱去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就不可能“入欧”。“脱华”就须极端地强调中日之间的差异性,“脱华”即是去华,“支那学”便提供了“去除”意义的“学术”基础。进步主义在日本始终是一种悖论式存在:它既能解释欧洲“入侵”日本的根据,“超克论”就是为了反抗这个根据;但又须依赖它来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正当性。所谓“兴亚抗欧”也是以中日极端差异化为前提的,因为正是这种差异才可以解释日本为什么会是“兴亚抗欧”的主角。 中国的“抵抗”则主要表现为在西方面前的极端落后性。这种落后性可以用反动势力的强大进行解释,也可以用中国国家自身的性质来说明。这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的所有西方意义上的进步之路全都被堵死了。当上层官僚的异议都成为禁忌,中国革命只能越来越向下层民众推移,“下层革命”就成了中国抵抗的方式。而抵抗,则凸显了中国近代性的特质。无论我们有多少不情愿、不甘心,也无论我们对历史做过多少次假设,我们无法、也无能接纳西方的“进步”则成了一种最严酷的事实。而不断革命成了我们的近代性自身。

目录:

代序 中国的近代性

受损的传统世界
一 一个因应变故的新方略
二 西学对中学的冲击
三 “君民共主”思想的确立
四 遗产与资源

西方的诱惑
一 制度的重要性
二 传统与西化
三 在中西之间
四 以自由为体

求生之道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2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2 4.5k

评论

2024-04-26 19:06:58
书香雅韵发表
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著作,作者王人博对近代中国立宪史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人面对西方冲击时主动而积极的自我选择。书中对近代性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的探讨尤其精彩,令人茅塞顿开。
2024-04-26 19:06:58
历史爱好者发表
作为一部近代中国立宪史力作,《中国的近代性》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独特视角。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流畅的笔触,勾勒出近代中国在与西方交互影响中的曲折历程,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2024-04-26 19:06:58
资深读者发表
《中国的近代性》不愧是中纪委推荐的年度好书,作者以宏大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书中对中国与日本近代性的比较分析,发人深省,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2024-04-26 19:06:58
求知若渴发表
王人博先生的《中国的近代性》是一本颠覆传统认知的著作。作者通过大量史料的梳理和精辟的论证,揭示了近代中国并非被动地接受西方影响,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选择和改造。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2024-04-26 19:06:58
思想者发表
《中国的近代性》是一部视野开阔、思想深刻的著作。作者将近代中国与日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两种不同的近代性模式。书中对中国革命与近代性的关系的阐述,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发人深思。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