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

作者: 高全之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6-1

价格: 45.00元

ISBN: 9787540758707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高全之
  1949年生于香港,四岁随父母到台湾,在台湾成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电脑科学硕士。美国航太工业资深电脑软件工程师。1976年出版《当代中国小说评论》,该书略作修订之后,1998年改名《从张爱玲到林怀民》;1997年完成《王祯和的小说世界》;2003年出版《张爱玲学:批评考证钩沉》,被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推崇为张爱玲研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内容简介:

《张爱玲学》是一本非常不一样的“张论”。台湾学者高全之七年苦心孤诣之作,被赞誉为张爱玲研究迄今“最重要著作”。丰厚展现了“文以辩洁为能”“事以明核为美”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精神,其功“不在夏志清、唐文标二君之下”。作者从批评、考证、钩沉的角度,重新探看张爱玲本人及她的小说。 本书是高全之参加张爱玲的海葬葬礼之后,有感坊间满箩盛筐的张理论疏漏与错读竞相夺目,于是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他以不同于学院内文学评论者的独特视角,以版本学家一般周密的考证研究功夫、科学论证式的逻辑架构,以及温敦典重的质实文字,就张爱玲小说的诸多层面做了深刻的研究与开掘;并对坊间张理论的疏漏、错读,以及两岸文坛有关张爱玲政治笔墨的“各自表述”,做了有力的澄清与驳诘,是一种开创新河的尝试。 作者透过《小艾》《赤地之恋》等多篇小说的版本演进,探索张爱玲无以言传的文思机密;带领读者从小脚与鸦片这两种民族陋俗来理解《金锁记》;自艺术距离的角度斟酌《怨女》;以历史情境重估“上海孤岛”观念和后殖民张论的贡献与限制;用政治与非政治的方法欣赏《秧歌》;借西方与中国小说的影响追踪《十八春》与《半生缘》的同源共根性;从科幻小说的视角捕捉张爱玲文学多彩多姿的时间印象;并借由张爱玲的文学理念、美国法律与社会背景的诸多角度回顾海葬争议。 作者还访问了与张爱玲关系密切的前香港美新处处长麦卡锡先生,厘清有关《赤地之恋》一书之创作自发性的争论。书中并译介了张爱玲尚未发表的一封信函,说明张为何不能完成英译本《海上花》的原委,以及张晚年徙居不定的生活。张爱玲小说与中国章回小说的传承关系不但曾为她坦承,而且一再为方家提及。然而,作者顺沿这个线索追踪,仍有许多前所未见的发现,本书可谓在众多张爱玲小说研究方法中,树立了一种新研究风格典范。

目录:

导论:高全之,学院外文学批评的筑路人/ 痖弦
——从早期写作生活的发轫到近期《张爱玲学》的建构
增订二版大陆版序:脱鞋进门
增订二版序:张学自具生命
增订版序:托张爱玲的福
自序:焚书记

1上海“孤岛”与“上海孤岛”
——抗战期间张爱玲的写作环境

2飞蛾投火的盲目与清醒
——比较阅读《金瓶梅》与《第一炉香》

3百世修来同船渡
——《封锁》的瞬间经验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6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6 4.6k

评论

2024-04-26 18:21:32
灵犀发表
高全之的《张爱玲学》如同一把利刃,剖开了张爱玲小说的层层迷雾。他从版本考证、逻辑论证到情感剖析,将张爱玲的创作机密和盘托出。尤其是对于《金锁记》中“小脚”和“鸦片”的解读,令人拍案叫绝,颠覆了以往的传统观念。
2024-04-26 18:21:32
悠然发表
《张爱玲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评论,它更像一本学术专著,以其严谨的考证功夫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令人信服。作者高全之从《小艾》等小说的版本演变入手,一层层剥离张爱玲创作的秘密,揭示了她对历史、文化和社会透彻的理解。
2024-04-26 18:21:32
书虫发表
《张爱玲学》如同一幅精致的拼图,作者高全之以考证为骨架,以论述为血肉,将张爱玲小说的各个侧面拼接成一幅完整而清晰的画卷。书中对《秧歌》的政治与非政治解读,让我对这部小说的理解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024-04-26 18:21:32
阿花发表
读完《张爱玲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学术盛宴之上。高全之的文字精密严谨,逻辑严密,让人不由自主地被他的论述吸引。他对张爱玲在美国法律与社会背景下海葬争议的回顾,别出心裁,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
2024-04-26 18:21:32
大雄发表
《张爱玲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重量级著作。它既有丰富的史料考证,又有深入的文本分析,更有独到的观点见解。作者高全之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学术眼光,为张爱玲研究领域贡献了一份里程碑式的作品。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