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博尔赫斯谈艺录

博尔赫斯谈艺录

作者: [阿根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

价格: 26.00元

ISBN: 9787533922320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中学时代开始写诗。1919年赴西班牙,与极端主义派及先锋派作家过从甚密,同编文学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5年,小说集《恶棍列传》问世,引起阿根廷文学界重视。1941年出版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他最具开拓意义的作品,此后《阿莱夫》、《布罗迪报告》、《沙之书》和《莎士比亚的记忆》诸集愈臻其妙,以丰富的叙事手法构筑了作者独有的迷宫式小说世界。 博尔赫斯的创作成就还体现地篇目众多的谈艺妙文,那是20世纪经典作家的智慧之门。从早年的《埃瓦里斯托·卡列戈》到逝世后结集的《私人藏书:序言集》,他的10个随笔集几乎组成了一部艺术圣经。 1946年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除图书馆中的职务,派任市场家禽稽查员,但作家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表示抗议。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1983年获西班牙智者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

内容简介:

博尔赫斯以小说、诗歌名家,但他写得最多的却是随笔札记,就文字篇幅而言,其小说和诗加在一起才跟这些文章大致相埒。以前国内许多出版物介绍博尔赫斯时,这类文字大抵冠以“散文”之称,其实博尔赫斯写的不是通常那种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散文,而是专门谈论创作问题的艺文随笔。这是作者最擅长的文体之一。 需要稍作说明的是,这些笔触隽永、富于哲趣的文章并不只是玄思匡辩的结果,也包含直接来自生活的印象——郊外灯火,市井打斗,匕首和六弦琴,喧嚣而忧伤的探戈。当过二十年文学教授,又做过十八年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虽说一生都生活在书籍和文学作品之中,却不是那种只想躲在书斋里的学究式的人物。他讨论创作艺术似乎也跟创作本身一样,同样是从苦难和喟叹之中寻觅世人的精神踪迹。所以,这些智性文章写得极具感性,譬如关于梦魇,关于隐喻,关于时间,关于但丁《神曲》的修辞意图,关于侦探小说的叙事法则,等等……诸如此类的诡谲之辩,让他一说都没有什么让人发怵的地方了。用干干净净直白的语言去解决思辩问题,实在是这世上少有的一项本事。他在一篇介绍莎剧的序言中写道,“我读过许多关于《麦克白》的文章,也忘了不少。”(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直言“忘了不少”显出一种优雅的自负,是不想搭理那些直冒酸气的专家学者,一句话打发了一大堆麻烦。 博尔赫斯在许多美学看法上都有一点特立独行的意思。比如,他对莎士比亚是否将无限期的经久不衰表示“无可奈何地怀疑”,而坚信许多二三流作家的作品乃或街谈巷议中都可能有着堪与经典作品相媲美的东西——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有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他把产生经典的动因更多地归结为某些接受机遇。(《论古典》) 他在卡夫卡的小说里追踪卡夫卡的美学先驱,从济慈的诗句中找寻个体与群体的时空联系,从霍桑和爱伦·坡那儿发现了幻想与真实相碰撞的心理轨迹,这些不囿成见的审美认识总是那么新颖而生动,显示出某种超前的感知。人们知道,接受美学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向唯文本主义发起挑战的,而博尔赫斯早在五十年代初就据于既往的审美经验指示了解释学的路径。他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交互关系中发现了历史,而不是根据历史来定义作家、作品,这里边的阐释逻辑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个古老命题,至今在许多研究者那儿还是一头雾水。 在博尔赫斯的艺术迷宫里还有若干通向哲学的小径,从柏拉图到帕斯卡,从犹太教的神秘哲学到东方佛禅,思维的分岔接连不断导入思想的幽胜之境。这也是博尔赫斯艺文随笔的一大特色。其实,他思想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当日学术前沿,甚至六十年代以后一些名声大噪的新学说也能从他这儿影影绰绰瞧出一些轮廓,诸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当然,博尔赫斯没打算要做哲学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时间与无限的奥义——对于作家来说,问题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施展自己的“魔幻”之术。这不算什么哲学,甚至都不是一本正经的美学问题,一切取决于经验与情感。 博尔赫斯全部艺文随笔约超过一百万字,凡四百余篇。本书选录其中的七十六篇,分别取之作者的十个随笔集,即《埃瓦里斯托,卡列戈》(1930)、《讨论集》(1932)、《永恒史》(1936)、《探讨别集》 (1952)、《序言集成》(1975)、《博尔赫斯口述》(1979)、《七夕》 (1980)、《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1982)、《文稿拾零》(1986)和《私人藏书:序言集》(1988)。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1-22 9.2k
长安的荔枝
2025-01-22 4.7k

评论

2024-04-27 09:21:42
书香雅客发表
博尔赫斯的文字带着一种迷离的梦境色彩,在明晰与晦涩之间徘徊,引领读者踏上了一场思想的奇幻之旅。他对于艺术的见解独特而深刻,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挑战权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
2024-04-27 09:21:42
阅读爱好者发表
博尔赫斯作为一代文坛巨匠,他的艺文随笔更是别具一格。这些文章看似简单轻盈,却蕴含着深邃的哲思。他从日常琐事中抽丝剥茧,将抽象的艺术概念化为具象,让我们得以窥见创作的奥秘。
2024-04-27 09:21:42
云端漫步发表
阅读博尔赫斯的随笔,犹如置身于一座无垠的图书馆,书籍化作一座座迷宫,每一页都是一扇探寻未知的窗口。他的文字如流水般轻盈灵动,时而化身严谨的学者,时而变为天马行空的幻想家,带我们领略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2024-04-27 09:21:42
书虫发表
博尔赫斯是一位文学上的魔法师,用他的笔勾勒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思想世界。他的随笔像一幅幅拼图,每一片都承载着不同的概念和探索,最终组合成一幅关于艺术本质的宏伟画卷。他的文字就像一泓清泉,洗涤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重新思考创作的意义。
2024-04-27 09:21:42
文青发表
博尔赫斯是一位敏锐的思想家,他的随笔带着一种内敛的锋芒。他从文学、哲学到历史,从具象到抽象,纵横捭阖,用他那充满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