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
内容简介: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在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根据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来自世界各国不完全的统计,《堂吉诃德》已用70种文字出版了两千多个版本。这部小说曾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及席勒、歌德、拜伦、海涅等著名文人的高度赞誉,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普遍熟悉和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对后来的一些著名作家产生了影响。笛福曾自豪地称鲁滨孙具有一种堂吉诃德精神;福克纳更是每年读一遍《堂吉诃德》,声称"就像别人读《圣经》似的"。 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它不仅故事讲述得神奇精彩,语言也十分淳朴。 在欧洲一切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堂吉诃德》。 人类从精神层面上总有一对矛盾:理想和现实,这是第一位的。《堂吉诃德》利用文学形式将这对矛盾揭示得深刻而生动,可说淋漓尽致,使得每代人都感受到果真如此,予以认同。从艺术角度讲,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创作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基础,就是说,现代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如真实与想像、故事中套故事等,在《堂吉诃德》中都出现了。塞万提斯早在17世纪就写出了《堂吉诃德》,可说他是现代小说第一人,正因为他是第一人,所以他的《堂吉诃德》对西班牙文学、欧洲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一部经典著作,永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给人以新的启迪。所以,这样的作品,不仅当时会被译成多种文字,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会有新的译文出现,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而《堂吉诃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堂吉诃德》是一本好笑的书,可当我翻过最后一页时,心里却不禁在问:"究竟是谁真的可笑?堂吉诃德?还是我?"突然想起刚进大学校园时,一位夫子说:"读《堂吉诃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难怪每每想起这个奇情异想的末路骑士时,心里总会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塞万提斯创作了一个让人不得不笑又不得不哭的悲剧。 《堂吉诃德》的悲剧在于它肢解了曾经神圣的道德观念,而这种肢解是建立在一个个沉重的矛盾之上的:要消灭即将衰亡的虚伪的骑士道,却设计了一个柔弱但真诚的卫道士。于是,人们在与腐朽道德战斗时,突然发现面前站着的"敌人"是个柔弱的老头,没有了摧枯拉朽的快感,没有了流血牺牲的英勇,甚至在面对一个弱者的抵抗时,会检讨自己的正义性。恰好,堂吉诃德奉行的不是虚伪的骑士道,不是道貌岸然的道德欺骗,而是人们久违了的一种精神:对上帝的无限忠诚,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当堂吉诃德开始为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战时,第二层矛盾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骑士道早就被虚伪的道德所渗透演变,而世俗的价值观已经犹如一艘笨重的航空母舰,从对上帝的忠诚、对英雄的崇敬转向了对个体价值的追求。世俗价值观的改变虽然具有滞后性,但同时具有强大的惯性和持久的韧性,瘦弱但张狂的堂吉诃德却妄想扭转它,所以,他可以仅凭着信仰的力量不顾自身的渺小而义无反顾地冲向巨大风车,而其身后扬起的却是一股荒谬的尘埃。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新教伦理对社会发展是否有推动力量,只要想想,当人们举着张扬个性的大旗从中世纪解放出来的若干年后,人们不是又一次产生了信仰的需求吗?我们可以说这是历史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但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堂吉诃德以及堂吉诃德式的口号可以一言以蔽之--不合时宜。但不可否认,如果人们还想在激变中保持冷静和清醒,这种不合时宜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这一个个矛盾解构了堂吉诃德存在的必要性--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以致后来被"确诊"为"疯子"。疯子的价值观自然是被正统价值观拒之于外的,而堂吉诃德的梦想却因其包含了人类本性的美德而具有合理性,世俗对合理性的拒绝就构成了另一个层面上的矛盾。第一部中理发师和神父的将计就计的哄骗如果还是世俗价值对堂吉诃德善意的招安的话,第二部中公爵的故意取乐则宣告了世俗价值对他的彻底否定、排斥和唾弃,干脆失去了被整合的意义,仅仅可用来取乐了。这就给这种拒绝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目录:
第1部 第一章 堂吉诃德的梦想 第二章 第一次出行 第三章 受封礼 第四章 第一次胜利 第五章 带伤回家 第六章 骑士小说被施以火刑 第七章 再次跳上冒险之旅 第八章 与风车决战 第九章 为荣誉而战 …… 第2部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