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我儿子的故事

我儿子的故事

作者: (南非)戈迪默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3-01

价格: 14.00

ISBN: 9787805677538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戈迪默1923年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矿山小镇斯普林斯。父亲是自幼逃离立陶宛的犹太人,母亲则是来自伦敦的犹太女子。她从小喜欢读书,深受美国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影响,较早地意识到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不公正。她在9岁时就开始写一些小诗和小故事了,这些“作品”刊登在当地报纸的儿童栏里。15岁那年,她的第一篇小说《昨天再来》在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周刊上发表。23岁那年,她进入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斯特兰大学学习。25岁时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面对面》(1949)问世。29岁时,第二部短篇集《巨蛇的细语》出版,引起了欧美文艺界的关注。1953年30岁的时候,她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纽约时报》称赞它“洞悉人生,思想成熟,笔法新颖自然,独具个人风格,堪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媲美。”从此她主要以笔耕为生,40年来有20部作品问世,其中一半是长篇。 戈迪默的主要作品,除前面提到的外,还有短篇小说集《六英尺土地》(1956)、《星期五的足迹》(1961)、《不是为了出版》(1965)、《利文斯通的伙伴们》、《小说选》(1976,获法兰西国际文学大金鹰奖)等,长篇小说《陌生人的世界)(1959,遭禁达10年之久),《爱的时机》(1963)、《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1966,遭禁达12年之久)、《尊贵的客人》(1971,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自然资源保护论者》(1974,获布克奖)、《博格的女儿》(1979,遭禁达四个月)、《七月的人民》(1991,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性作品之一)、《士兵的拥抱》(1993)、《大自然的游戏》(1997)、《我儿子的故事》(1990)等。她还获得过意大利的马拉巴特奖、德国的奈丽·萨克斯奖等。戈迪默写过的随笔也不少。1999年她出版了随笔选《根本的姿态》。论者在《旧金山记事》中评论说:“《根本的姿态》表明戈迪默是一个敏锐的记者、公正的自传作者和南非的良心。”

内容简介:

纳丁·戈迪默,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因其“壮丽宏伟的史诗创作对人类的贡献”而成为非洲第三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儿子的故事》是纳丁·戈迪默写于1990年的一部作品。小说完全以一个黑人小男孩的眼光看南非的现实。黑人社会活动家索尼的儿子威尔,无意中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父亲和一个白种女人在一起看电影,猜忌、愤恨由此产生……原本和睦温馨的家庭也被笼罩上一层阴影。索尼失去了儿子的爱。女儿贝比由于不堪家庭的特殊氛围和严酷的社会现实,企图自杀未遂,后又偷越国境参加了自由战斗队。他妻子后来虽也成为一名革命同志,但与他之间的隔膜却永难消除。这是一个家庭悲剧,也是一个社会悲剧。 戈迪默作为白人而生活在白人统治下的南非,其处境优于一般黑人,却能抛弃白人惯有的优越感和统治心态而去正视南非的不公正现实,其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同情心、敏锐的洞察力是难以可贵、令人钦敬的。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08 8.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08 4.3k

评论

2024-06-03 08:13:35
纸上飞鸟发表
《我儿子的故事》透过一个黑人小男孩威尔的视角,展现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家庭的悲剧。戈迪默笔触细腻入微,刻画了威尔在发现父亲与白人女子在一起后的内心挣扎和家庭关系的破裂。小说不仅揭露了种族歧视的荒谬,更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复杂联系,发人深省。
2024-06-03 08:13:35
书虫本虫发表
《我儿子的故事》是一部令人心碎的作品,它通过一个家庭的悲剧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现实。戈迪默的叙事引人入胜,她以感人的笔触描绘了索尼一家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挣扎。小说的结尾令人震撼,留下了一个关于家庭、背叛和救赎的深刻思考。
2024-06-03 08:13:35
文学爱好者发表
《我儿子的故事》是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政治小说。戈迪默通过威尔的视角,揭示了种族歧视的内在扭曲。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丰富,索尼的复杂性尤其引人注目。这是一部发人深省之作,它提醒我们种族主义和压迫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2024-06-03 08:13:35
文字控发表
纳丁·戈迪默的《我儿子的故事》是一部结构严谨、文笔优美的作品。小说通过多个视角交织,呈现了一幅南非社会变革时期动人心魄的画卷。戈迪默对种族主义和家庭关系的深入探讨,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文学经典。
2024-06-03 08:13:35
读书郎发表
《我儿子的故事》是戈迪默深入探讨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个人责任的杰作。小说以威尔的视角展开,以一个孩子天真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揭露了南非社会的黑暗面。戈迪默的笔触富有诗意而有力,这部作品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文学宣言。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