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与晚清变局
作者简介:
房德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主要著作有《儒学的危机与嬗变——康有为儒学思想研究》《清王朝的覆灭》《清通鉴•道光朝卷》等,并参与翻译《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内容简介:
至晚清,经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打击,清王朝的中央权威大大衰落,权力重心逐渐向地方督抚倾斜,不仅增加了汉人督抚的数量,而且形成了督抚专制的新体制,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势力逐渐膨胀的督抚们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晚清政局。本书以晚清督抚这个社会阶层为视点,通过清督抚权力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政局的影响,勾勒出晚清从开关到中兴,再到覆亡的历史过程。在推进近代化的过程中,督抚们既无法超越纲常名教,也不能割舍既得利益,因而在情感与理性的冲突中,左支右绌,左顾右盼,尽管步履蹒跚地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因阶级的局限,他们终将无法成为称职的近代化领导者群体,而逆转时代潮流。
目录:
卷 首 督抚制度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官制,其建立、发展、变化对中国封建社会最后500多年的历史有重大影响。 第一章 睡眼初醒 经过鸦片战争的重创,最先领略到西方文明——坚船利炮的东南各省的总督、巡抚们,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不能不做出反应,不能不开眼看世界,并在不自觉中产生了朦胧的世界意识。中国人的近代观念由此发端。 挑战与回应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一书 沿海督抚的困惑 “海上苏武”的悲剧 第二章 起于军兴 湘军是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其“兵由将选”、“自筹军饷”的特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程度私属性质的军队。依靠这支军事力量,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得以发迹,湘系将领十几人先后担任总督、巡抚要职,地方督抚的权势迅速膨胀,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于晚清政局影响至深。 曾国藩和湘军的崛起 李鸿章与淮军 从“祺祥”到“同治” 尾大不掉 第三章 中兴砥柱 如果说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要依靠军事实力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同光新政时期则在经济、军事、政治、外交、文化各个领域中扩大了势力和影响。 同光新政 总理衙门和南北洋大臣 清流派——慈禧太后的政治砝码 甲申枢变与书生典戎 春帆楼的耻辱 第四章 无力回天 戊戌变法、庚子事变、新政、预备立宪,清廷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做的种种努力最终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时代已不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了,满族亲贵和封疆大吏已经无力回天。 戊戌喋血 山东巡抚与义和团运动 东南互保与江楚会奏 炙手可热的袁世凯 丁未政潮 督抚与立宪 第五章 翻云覆雨 辛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督抚们或逃匿,或“翻手为云覆手雨”,附和革命,使共和革命获得廉价胜利,同时也埋下深刻危机。 张之洞“种豆得瓜” 各省易帜 “洹上渔翁”出山 含泪逼宫 从督抚到都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