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之谜
内容简介:
《过去之谜》中利科将在文化视阈中对此问题进行阐明,从而达到一种不同寻常的系统性的影响,这也正是利科这些思考所取得的效果。①在如此众多的、以密集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主题——历史与想象、对记忆的伤害、创伤、遗忘与宽恕等等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20世纪集体的暴力体验所留下的痕迹;这仿佛是在历史反思中留下抽象伤疤并“引发思考”的痕迹。早在1955年,他第一次发表历史哲学回顾作品《历史与真理》②时,利科就深信:在面对这种体验之时历史地存在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不应该被其他问题(如历史地思考或思考历史意味着什么等)所取代。哲学“生发于这些问题的统一之中,而死于对它们的分割之时”。③利科试图抽象地思考这些体验,但他并不建议我们回归古典历史哲学。在他看来,后者似乎由于过早地涉及历史的终结问题而声名狼藉,因为这种草率事先将任一将来都简化为这一终结的过去。与这种草率相对立,是否只有在“历史”将自己局限于作为关于过去者或“曾在者”的知识时,将来的开放性、它原本的将来性(Zuktinftigkeit)才能得以保存?这一推论正是利科所要反驳的,不过他并不是要回归一种预先被理解为整体的历史目的论。
目录:
过去之谜 前言 过去之谜:回忆-遗忘-宽恕 导论 第一章 回忆的所指和历史学 第二章 过去与时间的辩证法 第三章 过去在时间性运动中的过去性质 阅读过去的时光:记忆与遗忘 导论 第一章 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 重忆与纪念 一、个体记忆具有优先地位) 二、个体与集体记忆的交互式结构) 三、历史意识 第二章 想象与记忆 第三章 受伤的记忆与历史 一、受伤的记忆的形态:创伤与滥用 二、历史学的批判功能 三、记忆向历史表明什么 第四章 遗忘与宽恕 一、遗忘 (一)深层的遗忘 (二)遗忘与唤起回忆 (三)遗忘与历史意识 二、宽恕 (一)宽恕与遗忘 (二)赠予和宽恕 (三)沉重的宽恕 人名索引 二十世纪末的历史思考(1945~2000) 前言 二十世纪末的历史思考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社会史和文化史之间的决斗 “新文化史”的欠缺 “新文化史”不问政治的禁欲态度 1945年以来的理论流派 理解、批评、认同——阐释学知识构成中的自我与他者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同化、适应以及理解的关联结构 第二章 阐释、比较、评价:问题的核心 第三章 比较行为:互相适应还是异域理解) 第四章 阐释和理解作为对有效性要求的批评 第五章 理解与认可 参考文献 第五个维度——原始文化中的社会性时空及对历史的理解 清晨的觉醒 第一章 进入 第二章 在土地里 第三章 过去的特征 第四章 痕迹的解读 第五章 扎根 第六章 调整 第七章 绿洲 第八章 沙漠化 第九章 进步 傍晚的爆发 参考文献 中外人名对照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