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心的岁月

心的岁月

作者: [德]保罗•策兰(Paul Celan)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7

价格: 48.00元

ISBN: 9787300173290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保罗•策兰(1920—1970),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重要影响的德语犹太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服苦役和流亡等许多苦难生涯。 1952,辗转定居于巴黎的策兰在西德出版诗集《罂粟与记忆》,其《死亡赋格》一诗在德语世界产生广泛影响,成为具有纪念碑性质的时代之诗。策兰获得了包括不莱梅奖、毕希纳奖在内的多种最重要的德语文学奖。60年代,策兰创作日趋深化、发展,又相继出版了《无人玫瑰》(1963)、《换气》(1967)、《线太阳群》(1968)等多部重要诗集。1970年4月20日,策兰因无法克服的精神创伤在巴黎投塞纳河自尽。 策兰的诗不仅在一般读者和诗人中产生影响,也受到了包括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阿多诺、哈贝马斯、波格勒、列维纳斯、德里达、布朗肖、拉巴尔特等在内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特殊关注。在美国,著名评论家斯坦纳称策兰的诗为“德国诗歌(也许是现代欧洲)的最高峰”,著名诗歌批评家、哈佛大学教授文德勒称策兰为“自叶芝以来最伟大的诗人”。 英格褒•巴赫曼(1926—1973),奥地利著名诗人、作家,1948年5月,在维也纳认识了流亡途中的犹太诗人策兰并相恋,这恋情影响了她的一生。1953年,她以《大货舱》等四首诗获四七社文学奖。1973 年9月25 晚,巴赫曼在罗马的住房因烟蒂起火被烧,由于大面积烧伤及药物过度于罗马圣欧金尼奥医院去世。

内容简介:

★ 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与恋人英格褒•巴赫曼书信首次出版,既是两位诗人富有戏剧性的爱情/朋友关系和人生、创作历程的记载,也是战后德国文学的见证,更是与政治历史背景有广泛关联的个人档案。 ★ 本书在德国文学界引起巨大轰动。这部书信集根据出版惯例,要到2023 年才可以问世。为了满足研究者和读者的需要,德国出版社征得双方亲属的许可,于2008年8月提前出版。 ★中文版首次引进,诗人王家新与翻译家芮虎联手翻译。 两个伟大诗人,一段心的岁月。袒露诗的秘密,讲述诗人的爱与痛。 本书收录了两位诗人自1948年6月至1967年7月整整20年间的196封(件)书信、电报、明信片及作品赠言,其中包括了策兰寄给巴赫曼的90封(件),巴赫曼寄给策兰的106(封)件。另外,还收入了策兰与巴赫曼的男友弗里希的16封相互通信、巴赫曼与策兰妻子吉赛尔的25封相互通信。 巴赫曼与策兰的爱情关系是1945年后的文学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章节。通过这本通信集,可以了解到这两位重要的德语诗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文学与历史的维度,这是关于奥斯维辛之后的作家写作问题秘密的典型文案。

目录:

“嘴唇曾经知道”——策兰与巴赫曼 /1 英格褒•巴赫曼与保罗•策兰的通信 /29 保罗•策兰与马克斯•弗里希的通信 /379 英格褒•巴赫曼与吉赛尔•策兰勒斯特兰的通信 /411 “让我们找到词语”——谈巴赫曼与策兰通信 /457 诗歌的信件秘密——诗学后记 /468 策兰—巴赫曼年表 /493 德文原版附录 /510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18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18 4.5k

评论

2024-04-28 02:35:20
书香漫卷发表
《心的岁月》仿佛一张时光胶囊,将保罗·策兰和英格褒·巴赫曼这段既轰轰烈烈又坎坷波折的爱情故事呈现于世人面前。他们的书信不仅是两人亲密关系的见证,更是一部战后德国文学史的缩影,记录了那段充满创伤与反思的岁月。
2024-04-28 02:35:20
诗魂流淌发表
两个诗意的灵魂,在《心的岁月》中相遇相知。策兰和巴赫曼的书信跨越二十年,从热恋到分歧,从彼此扶持到决绝告别,每一封都浸透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通过这些信件,我们窥见了一段爱情的兴盛与衰落,也体悟了诗歌与历史的交织共鸣。
2024-04-28 02:35:20
文学探索者发表
《心的岁月》是一部珍贵的文献,它为研究20世纪德语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书中收录的信件、电报、明信片等,呈现了策兰和巴赫曼之间的文学创作和人生境遇。尤其是策兰对诗歌的真挚追求,以及巴赫曼作为女性作家面对的挑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2024-04-28 02:35:20
历史凝视发表
《心的岁月》跨越了历史的鸿沟,将我们带回到奥斯维辛之后的德国。策兰和巴赫曼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他们个人的经历,也反映了战后德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变迁。通过这些信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复杂而动荡的时期,以及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024-04-28 02:35:20
心灵共鸣发表
《心的岁月》是一部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策兰和巴赫曼的书信展现了爱情的浓烈与脆弱,分离与期盼,以及战争对情感的摧残。他们的文字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仿佛一曲幽远而动人的乐章,在读者的心中久久回荡。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