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

前夜 父与子

前夜 父与子

作者: (俄)屠格涅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价格: 16.00元

ISBN: 9787532742523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内容简介:

《前夜》塑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夜”平民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运动由新的活动家来推动的历史趋向。《父与子》揭示了面临社会变革时期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这两部小说均是揭露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和揭示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品,问世之初曾在俄国引起争论,但至今一直为中外读者所喜爱。

目录:

前夜父与子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25 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25 4.4k

评论

2024-04-28 01:43:44
书海拾贝发表
《前夜》中,英萨罗夫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代表着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追求。他的形象激发了无数青年投身革命事业。而《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则是一个叛逆者,个性张扬,蔑视权威,反映了当时青年一代对旧秩序的挑战。这两部小说展现了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2024-04-28 01:43:44
笔墨春秋发表
屠格涅夫笔下的前夜与父与子,深刻反映了俄国社会变迁的时代特征。前夜的社会矛盾和改革呼声,父与子之间思想观念的冲突,无不折射出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走向。这两部小说既是文学杰作,也是历史见证,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俄国近代史的宝贵视角。
2024-04-28 01:43:44
雅言妙笔发表
《前夜》与《父与子》是两部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作品。屠格涅夫通过塑造英萨罗夫和巴扎罗夫这两个典型人物,展现了改革前夕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时代使命。英萨罗夫的理想主义和巴扎罗夫的虚无主义,代表了不同思潮的碰撞和社会变革的阵痛。这两部小说对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有着深远影响。
2024-04-28 01:43:44
墨香书韵发表
《前夜》和《父与子》两部小说,深刻揭示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状态。屠格涅夫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知识分子在动荡年代的挣扎与彷徨。这两部作品既是那个时代社会思想的缩影,也是对人性永恒追问的艺术探索。
2024-04-28 01:43:44
翰墨丹青发表
前夜的曙光,父与子的冲撞。屠格涅夫通过《前夜》和《父与子》这两部经典作品,展现了俄国社会巨变中的知识分子群像。英萨罗夫的热血沸腾和巴扎罗夫的愤世嫉俗,无不折射出时代发展的复杂性。这两部小说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窥见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