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书报话旧

书报话旧

作者: 郑逸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5-04

价格: 17.00

ISBN: 9787101046168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郑逸梅,江苏苏州人,在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学习期间,已为上海《民权报》撰稿,后又为《小说丛报》、《小说新报》等报刊撰稿。民国9年(1920年)起,先后担任《申报》、《新闻报》、《时报》等副刊特约撰述。民国16年(1927年)担任上海影戏公司编剧。民国21年(1932年)一度担任上海《金刚钻报》主笔;次年在中孚书店担任编辑并兼任新华影业公司宣传主任。后转至中央书店,标点晚明秘籍,主编“国学珍本丛书”。民国29年(1940年)曾参加编辑《永安月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上海、香港等地报刊撰稿。他于1965年退休后,仍坚持为报纸提供副刊稿件,1989年9月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从民国15年(1926年)撰写第一本书《梅瓣》起,已出版各种人物传记、剧本、文史小品77种,千余万字。其中代表性著作有《逸梅小品》、《南社丛谈》、《文苑花絮》、《艺林散叶》、《艺坛百影》、《书报话旧》、《郑梅逸话旧》、《郑逸梅选集》等。擅长写人物传记、名人轶事、文史掌故,人称“补白大王”。

内容简介: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五一期间推出《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待出)。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0-27 8.9k
长安的荔枝
2024-10-27 4.2k

评论

2024-06-05 16:21:30
书海漫游者发表
《书报话旧》如同一幅清末民初出版界的风情画卷,郑逸梅先生以细腻的笔触,将书斋里的故事娓娓道来。书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掌故,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生动的认识。从报章杂志的兴衰到出版人的轶事,这本书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让我在阅读中领略到了历史的温度。
2024-06-05 16:21:30
文史爱好者发表
郑逸梅先生的《书报话旧》,是研究近现代文学史的宝贵参考资料。他以独特的视角,从出版与报界的变迁中折射出时代风貌。书中汇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翔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坛轶闻,为我们理解近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024-06-05 16:21:30
雅致书友发表
《书报话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文化史料,郑逸梅先生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清末民初出版界和报界的往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亲历那个时代的文化盛况。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和乐趣。
2024-06-05 16:21:30
文化寻根者发表
《书报话旧》不仅是一部出版史,更是一部文化史。郑逸梅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和广博的见闻,为我们勾勒出清末民初文化界的面貌。从出版业的兴衰到文人的趣闻轶事,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变迁。
2024-06-05 16:21:30
爱书人发表
《书报话旧》是我读过的最耐人寻味的一本书。郑逸梅先生用他特有的文笔,把出版界和报界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纸墨文化的兴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往事,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