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野火集

野火集

作者: 龙应台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价格: 25.00元

ISBN: 9787806767245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

内容简介: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目录:

纪念版序 天真女侠龙应台――走过野火时代 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写给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 八○年代这样走过 从“一九八四”出发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生气,没有用吗? 生了梅毒的母亲 难局 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幼稚园大学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不一样的自由 正眼看西方 “对立”又如何? 焦急 机器人中学 我的过去在哪里? 以“沉默”为耻――为高雄市民喝彩 啊!红色! 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 自白 欧威尔的台湾? 精神崩溃的老鼠 台湾是谁的家?――啊!光复节! 容忍我的火把――与一位告密者的沟通 在“一九八四”以后 野火现象 又是公假 天罗地网 弱者,有没有说“不”的权利? 民主?理直气壮罢了! 文化的困境 野火二十年 从“当家”到“作主” 不能熄火 第三度成功 野火不尽 龙应台的启示 期待新加坡的龙应台? 直言不讳与包容同等重要 三月的杜鹃 期待“新火”相传 龙应台如何在香港放火? 一把野火烧出一片天 非线时代的线性记忆 现在,龙应台正“舍末逐本” 海外,留一星火种 检验龙时台 自由精神与文明标准 再点野火 且赋招魂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1-22 9.2k
长安的荔枝
2025-01-22 4.7k

评论

2024-04-29 04:03:02
书虫小明发表
龙应台的《野火集》犹如一剂猛烈解毒药,直击社会痛点,让人醍醐灌顶。她锋利的笔锋剥开虚伪的外衣,裸露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引人深思。即使多年后重读,仍能感受到其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2024-04-29 04:03:02
文艺小资发表
《野火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批判现实力作。龙应台用她犀利的文字,将社会中那些虚伪、腐败、不公一一呈现。在她的笔下,看似平静的社会表象下,却是波涛汹涌的暗流。读罢此书,不禁让人掩卷长叹,为社会的病态而痛心!
2024-04-29 04:03:02
学术达人发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野火集》是一份宝贵的社会观察报告。龙应台敏锐的洞察力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台湾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与冲突。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剖析,她揭示了社会结构背后的深层问题,为理解台湾社会发展提供了 valuable insights.
2024-04-29 04:03:02
历史爱好者发表
《野火集》不僅是一部批判現實的文學作品,更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見證。透過作者的文字,我們得以窺見台灣在解嚴後社會轉型的歷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在龍應台的筆下再現,讓我們得以探索這段歷史的真實面貌,並思考其對當今社會的影響.
2024-04-29 04:03:02
教育工作者发表
龍應台的《野火集》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反思教材。書中對教育體制、教學方法、師生關係等問題的深入剖析,發人深省。通過閱讀此書,我們可以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探討如何培養出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