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散文选集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书始於青年时代。当时,他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於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
内容简介:
宋濂和他的散文 五汇山水志 游钟山记 瑯琊山记 游涂荆二山记 松风阁记 拙庵记 瑶芳楼记 看松庵记 见山楼记 环翠亭记 新雨山房记 歙县孔子庙学记 龙渊义塾记 蜀墅塘记 天台广济桥记 金溪县义渡记 人虎说 记冯寅宾言 兰亭觞咏图记 桃花涧修禊诗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陈庭学序 送戴原礼还浦阳序 杨璇传 胡长孺传 谢翱传 白牛生传 王冕传 竹溪逸民传 采苓子传 抱瓮子传 樗散生传 李疑传 杜环小传 秦士录 记李歌 周节妇传 叶治中历官记 元故楼主簿行状 宣慰曾侯嘉政记 闽姝 束氏狸狌 独居男子 真假汉鼎 申生背义 西王须 成阳朒 尊卢沙 商於子 北宫殖 后记
目录:
宋濂和他的散文 1、五�山水志 2、游钟山记 3、�琊山记 4、游涂荆二山记 5、松风阁记 6、拙阉记 7、瑶芳楼记 8、看松庵记 9、见山楼记 10、环翠亭记 11、新雨山房记 12、歙县孔子庙学记 13、龙渊义塾记 14、蜀墅塘记 15、天台广济桥记 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