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四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四册)

作者: (清)严可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0-12

价格: 450.00

ISBN: 9787101008685

扫码右侧二维码

内容简介: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全上古一代秦汉国六朝文凡例五 未登备赎者不录然史家语例。颇未画一。如魏志张既王基千里 东事。不云书启。汉书莽诏。半作莽曰。史记文景武诏作上曰。若此 之类皆入录 一。文有烦简完阙雅俗。或写刻承讹。或宋己前依�毕登无所去 取 一。诏合书疏奏议碑版等文。皆按年月日为先后。年月未详列于 各类之末。赋颂箴铭。依唐人类书分门为先后。 一。诏令书檄。自可考为某人具草者。归入撰人集中。 一。诏合表疏奏议等题目。半皆因文追撰。或旧有题。即仍其旧。至 文苑英华题或未安。偶亦刚改。 一。唐已前旧集体例。不与今同。如扬雄上书谏勿许单于朝御览 八百十一引雄集日。单于上书原朝。哀帝已问公卿。公卿已虚费 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雄上书谏云云。所已识其缘起 也末又引雄集日。天招还匈奴使者。复报单于书而许之之赐雄 黄金十斤所已竟其事也。诸引旧集。此类甚多�纂录。 一。宋齐梁陈隋文多完篇。东汉二国晋文散见群书者。各自删节。 往往有文同此篇从数处采猎。或从数十处采猎。合而订之可成 完篇。张溥百三家集所载魏晋诸赋亦如此。而赋�即据为定本 谨遵此例刺取引见之文。已校�补缺至乃醉锦残圭义不连贯。 则为散条。附当篇之未片语单辞。禾敢遗弃。 一。是编三千四百余家皆为之小传里系察举迁除封并。赠谥者 述。略具始末。或其人不见于史传。则参考群书。略著爵里。如又不 得则云爵里未详。或�不知当何帝之时。则列每代之未至胡安 道一十许人引见�不知朝代。但知为唐已前耳。别为先唐文一 卷列全书之末。 全上古一代秦汉二国六朝文录目 �目 全上古三代文十六卷二百六人 全秦文一卷十六人 全汉文六十三卷三百三十四人 全后汉文一百六卷四百七十人 全三国文七十五卷二百九十四人 全晋文一百六十七卷八百三十人 全宋又六十四卷一一百七十八人 全齐文二十六卷二旦二十一人 全梁文七十四卷二百四人 全陈文十八卷六工三人 全后魏文六十卷三百二人 全北齐文十卷八十四人 全后周文一十四卷六十一人 全隋文三十六卷一百六十八人 先唐文一卷五十四人 的编全文姓氏五卷原缺 大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五集作者一 四百九十六八附韵为姓氏合七百四十六卷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2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2 4.5k

评论

2024-04-29 18:43:07
书虫小哲发表
这本书太棒了!它就像一部穿越时空的史书,带我领略了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时空的文字风采。严可均先生的辑注功力深厚,整理出来的文章既全面又翔实,让我大开眼界。无论是研究历史、文学还是语言,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2024-04-29 18:43:07
爱读书的鱼发表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一座浩瀚的文献宝库,里面收录了唐以前三千多位作者的精华文章,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每篇作品都带有作者的小传,方便读者深入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风格。对于了解唐以前历史文化,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值得反复研读、细细品味。
2024-04-29 18:43:07
风卷残页发表
严可均先生苦心孤诣,历时十余载编纂而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这真是一项伟大的学术工程。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既有经典名篇,也有鲜为人知的珍贵遗文,充分展示了中华先贤的智慧与文采。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总集,更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素材。
2024-04-29 18:43:07
书香满屋发表
作为中华书局出版的典籍重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堪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严可均先生辑注功力深厚,搜罗了唐以前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纵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一扇窗。这本书既适合文史爱好者阅读鉴赏,也适合专业研究者深入探索,其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值得肯定。
2024-04-29 18:43:07
墨香盈袖发表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收录了从先秦到隋唐以前各个朝代的重要文章,内容涵盖了经、史、子、集各方面。严可均先生的编纂工作十分严谨,每篇文章都附有详细的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为读者深入理解作品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文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