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作者: [法]卢梭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7-3

价格: 14.00

ISBN: 9787100050173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 终于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而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 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e on the Arts and Science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 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桎梏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人之间经常要竞争。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人能面对更多的威胁,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 在《不平等论》("Discourse on Inequality")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 这种思想是法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 卢梭对教育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位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The Panthéon)。

内容简介:

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比他同时代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百科全书派人物,更富有激进性。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卢梭此书和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同是18世纪中辩证法的杰作。当卢梭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把人类的进步设想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时,卢梭却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可是当人们力求生活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时,人类则既在进步,又在退步,因为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到了专制暴君统治之下,不平等就发展到极端,到达顶点;这个顶点同时就将成为转向新的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这种新的平等,按照卢梭的看法,是更高级的、基于社会公约的平等。这些思想是可贵的。但卢梭的这些可贵的民主思想和辩证思想始终是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本书的写作,就是他隐避森林深处沉思默想之所得。 本书1755年出版后,很快就有了两种德文译本。1756年和1761年又有了两种英文译本。1770年有了俄文译本。在我国,直到解放以后才有了两种译本。一是1957年吴绪译,三联书店出版,自1959年改由本馆出版的本子。这个本子是根据1915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卢梭政治著作集》译出。另一是1958年李常山译,东林校,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本子,译名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个本子是根据法国巴黎社会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勒赛克尔评注的版本译出,其中除了评注以外,还收有勒赛克尔所撰《让-雅克·卢梭》一文,对卢梭的生平、著作和思想有较详细的介绍。1962年,我馆商得法律出版社的同意,借用该社原纸型予以重印发行,并于1982年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由于李常山译本因故不再出版,我们特约请李平沤先生重译此书。 李平沤译本是根据巴黎伽里玛出版社1985年本译出,书名按照法文原名译作“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正文后面附有卢梭针对伏尔泰、费罗波里斯和一位博物学家对他这本书的批评所作的回答。

目录:

译者前言  一、论文的由来  二、论文的写法和全文的布局与要点  三、他为什么要改动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封页题词献词序言关于注释的说明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小引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注释附录  一、给伏尔泰的回信  二、让-雅克·卢梭答费罗波里斯先生书  三、答一位博物学家的驳难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1-15 9.1k
长安的荔枝
2025-01-15 4.6k

评论

2024-06-12 08:35:10
天涯孤鸿发表
卢梭这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可谓思想的火花,照亮了历史长河中不平等的根源。卢梭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人类社会的演变,揭示出私有制的产生如何一步步摧毁了原始平等,造成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鸿沟。书中那段‘人人生来自由平等,但现今却处处受制于枷锁’的呐喊,至今仍回荡在耳畔,发人深省。
2024-06-12 08:35:10
青萍之末发表
这是一部深刻而有力的著作,它挑战了社会不平等的既定观念,并试图追溯其根源。卢梭认为,在人类从自然状态向文明社会的过渡中,私有制的出现是导致不平等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清晰的论述和有力的论证令人信服,发人深思。这本书不仅是一份历史文献,更是一面照亮当今社会问题的镜子,值得我们一再品读和思考。
2024-06-12 08:35:10
浮生若梦发表
卢梭的《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18世纪的启蒙思想,更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梭用犀利的笔锋揭露了私有制和不平等的本质,提出了‘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理想。虽然距离本书问世已过数百年,但其思想内涵依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值得当代人不断咀嚼和反思。
2024-06-12 08:35:10
皓月当空发表
卢梭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书中,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探讨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他认为,原始的平等状态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被打破,进而导致了专制和奴役。卢梭的思想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其影响深远。本书是一部思想史上的瑰宝,值得每一位关心社会正义的人士仔细研读。
2024-06-12 08:35:10
云卷云舒发表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一部颠覆性的著作,它挑战了传统观念,为后世的政治和社会思想开辟了新的道路。卢梭认为,不平等并非自然状态,而是随着私有制和文明的出现而产生的。本书充满了睿智的洞见和深刻的反思,对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历经时间的洗礼,但其思想光芒依旧耀眼,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借鉴。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