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治疗学
作者简介:
希波莱特•伯恩海姆(1840-1919),法国著名内科医生与神经病学家,生于法国阿尔萨斯的米卢斯,并在当地接受教育,毕业于斯特拉斯堡大学,1867年获医学博士,成为大学讲师。他是南锡学派著名代表人物,研究癔症、催眠和心理治疗。1889年西格蒙•弗洛伊德专门跟随伯恩海姆学习催眠术,这对弗洛伊德发展精神分析法具有重大意义。 伯恩海姆首创"精神神经症"一词,用以称呼癔症和其他功能性障碍,使之有别于皮内尔的"躯体神经症"。伯恩海姆曾在法国南锡开业行医,由于当时A.A.李波特用催眠疗法"治愈"了一位他未能治好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受此影响,伯恩海姆开始学习催眠疗法。他和李波特都赞成布雷德的理论,即所谓南锡学派。后来,南锡诊所成为巴黎诊所的竞争对手,尽管这两个学派在理论上似乎相去甚远,但两者基本上采用催眠术治疗患有神经疾病的患者。伯恩海姆的主要著作有《生物力学》、《论运动结构》、《运动性生理学和主动性生理学概论》、《运动的协调》、等。
内容简介:
《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作者伯恩海姆为十九世纪著名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癔症、催眠和心理治疗。他认为催眠是睡眠的特殊形式,并确信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同样适用于不患癔病的人。当一个人处于催眠状态时,一旦受到暗示,新的态度和信念就会被患者不同选择地接受并付诸行动。在催眠过程中,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催眠者的建议上,从而强化了催眠过程的心理天性,证明了催眠现象的发生与暗示有关,因此无论精神病患者或正常人都可进入催眠状态。 他最早提出"对癔症的治疗不是暗示,而是消除暗示",力斥"滋力影响"等学说,认为正常人只要接受暗示就能被催眠。沙尔帕特里学派则坚持认为催眠是病理现象,正常人不可能被催眠。双方就此激烈论战,后来事实证明伯恩海姆的观点是正确的。 李波特首次使用暗示治疗法,伯恩海姆等成为其追随者,他们不断研究催眠术并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下篇还收录了105种治疗案例,对专业读者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目录:
上篇 暗示疗法 第一章 催眠的方法 3 第二章 催眠暗示的现象及原理 17 第三章 梦游症的七个病例 39 第四章 暗示对心脏及血循环的影响 55 第五章 清醒状态下的暗示病例 58 第六章 对各种质疑的回应 64 第七章 催眠术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77 第八章 神经系统、睡眠与催眠 89 第九章 催眠暗示的现实影响 111 下篇 实用案例与研究 第十章 暗示治疗法与临床的结合 135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151 第十二章 癔病性疾病 181 第十三章 神经疾病 210 第十四章 神经官能症 228 第十五章 动力性局部麻痹和麻痹 251 第十六章 胃肠疾病 253 第十七章 各种疼痛的疾病 258 第十八章 风湿疾病 266 第十九章 神经痛 283 第二十章 月经问题 289 第二十一章 暗示性治疗法对功能的作用 29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