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余事若觉

余事若觉

作者: 周振鹤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2-3

价格: 20.00元

ISBN: 9787101085051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周振鹤,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规划整理出版领导小组成员。治历史地理学。创立政区地理概念,将行政区划史研究深化至断代的变迁,并进行政治地理学理论研究。创新文化地理研究,开创历史语言地理与宗教地理研究,并倡立文化语言学概念,提倡语言接触研究方向。主要论著有《西汉政区地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方言与中国文化》(合著)等十余种,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正在主编十三卷本《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论著曾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各种学术奖项。曾先后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爱尔兰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关西大学、东洋文库,香港城市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学任教任职。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周振鹤先生学术研究之外的随笔三十余篇,是周先生近些年对于学术与文化的一些反思。包括历史、宗教、语言学等多个方面。虽不是系统论述,但一篇都有点睛之论,堪称经典。

目录:

序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怀念我的老师季龙先生 年阅读记录片断 阿美利加、纽约库、阿塔库 “脱亚入欧”的虚与实——对日本前近代社会的断想 求真存实还是经世致用——《中华文史论丛》与我 司马迁排行榜 乃“百世可知”与“未必尽同”——孔子的历史观 历史细部与现场——韩国汉籍史料价值略说 历史学是科学Ⅱ马?——读《剑桥科学史》第七卷 历史资料的出口转内销 读伯希和敦煌藏经洞笔记 家谱与文化地理研究侈 有光荣也要有梦想——对郑和航海六百年纪念的反思 《晚清驻华外交官传记丛书》序 推进中外关系史系列档案的公刊——读《中美往来照会集》有感 民间信仰与国家宗教关系的探索——《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 一度作为先行学科的地理学——序《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 二十世纪考据文章的代表性总结——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 《中国来信》:一本特别的译著 存史是地方志最重要的功能——读《晋江市志》 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献述略 Englishes之一例 从方言认同、民族语言认同到共通语认同 皇帝属鸡不准倒提 标识与系鞋带 “几何”不是Geo-的音译 《澳门番语杂字全本》简介——兼及其与《澳译》之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还是合+众国? 学堂新学校旧 江南江北江东江西 说“潘” “冥诞”“冥寿”何以不用? 肉是菜菜不是肉 “者”字的古代读音 将错就错的西洋地名翻译 皇家与王朝 汉语用字的地域差异 方言进入通语因读音变异而制造的新字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1-19 9.1k
长安的荔枝
2025-01-19 4.6k

评论

2024-06-17 23:30:54
书海漫步者发表
《余事若觉》一书犹如一汪清泉,洗涤人们浮躁的心灵。周振鹤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思想洞察,从历史、宗教、语言等多个视角切入,对文化与学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一篇篇随笔既有理性的思辨,也有感性的抒发,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这本书是一场学识的盛宴,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值得每一位求知者细细品味。
2024-06-17 23:30:54
文化爱好者发表
周振鹤先生的《余事若觉》是一本思想与文化的盛宴。三十余篇随笔,涵盖历史、宗教、语言等多个领域,每一篇都闪耀着作者睿智的光芒。周先生以其扎实的学问和通达的心境,对学术与文化中的真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本书既是一部知识宝库,也是一扇通往智慧之门的钥匙。它引领读者走进思想的殿堂,激发人们对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2024-06-17 23:30:54
读书人发表
《余事若觉》是周振鹤先生晚年的心血之作。不同于其学术著作的严谨缜密,这本书中的随笔更显随意洒脱,却处处透着大师的风范。作者从身边琐事出发,引申到文化、历史、人性等宏大命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字珠玑,发人深省。读这本书,既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识,也能体会其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思想佳作。
2024-06-17 23:30:54
学者之友发表
周振鹤先生的《余事若觉》是一部学问与趣味并重的随笔集。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文字功底,将学术研究之外的随想与感悟娓娓道来。书中涉及历史、宗教、语言等多个领域,既有学者的严谨求实,也有文人的随性洒落。一篇篇随笔,或如高山流水般流畅清澈,或如波澜壮阔般跌宕起伏,引领读者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2024-06-17 23:30:54
文化观察者发表
《余事若觉》是周振鹤先生晚年的智慧结晶。书中三十余篇随笔,涵盖历史、文化、宗教、语言等多个方面,每一篇都闪烁着作者的思想光辉。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对学术与文化中的真善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本书既是一部思想史的缩影,也是一部文化史的见证,值得每一个关心文化与学术发展的人细细研读。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