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

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作者: 魏屹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

价格: 48.00元

ISBN: 9787030224996

扫码右侧二维码

作者简介:

魏屹东,男,1958年2月生,山西永济市人。中共党员,科技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科学技术哲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人员;山西省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专职教授、科学思想研究室主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编审;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1982年6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化学系,1982年7月—1991年8月在大同矿务局挖金湾矿中学教授英语和化学,中教一级,获大同矿务局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9月—1994年6月在山西大学攻读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获得山西大学“晋秀”奖。1994年7月以来在山西大学哲学系任教,1999年获山西大学优秀教师奖教金,1999年—2002年攻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1995年破格晋升讲师,199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2002获博士学位。2003年3月至10月赴英国李约瑟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出版《爱西斯与科学史》、《对人类的挚爱——巴斯德的启迪》、《广义语境中的科学》、《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等专著。主编和参编《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英语分类文献》、《走向21世纪的科学哲学》、《兴晋富民对策研究》、《山西大学科技史研究20年》、《山西大学STS研究20年》、《走向建设的科学史理论研究》等书。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纲要研究》、《科教兴晋对策研究》、《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之路》、《科学及其历史发展的社会语境分析》、《山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主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革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科学社会学、系统哲学、科学哲学、认知科学与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与科学史。

内容简介:

《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是科学技术哲学文库之一。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是目前科学哲学的一个非常新颖、非常前沿的领域。第一,《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对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做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弄清了认知科学的思想渊源;第二,对认知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其中的命题态度、感受特性、知识表征、假设与隐喻、认知模型等做了研究;第三,对认知的语境依赖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境与认知推理、模型推理、认知构架:语法隐喻、语用模型的关系;第四,对当代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福多的模块性、普特南的思想实验和萨伽德的认知连贯性思想做了探讨;第五,对认知与类比、计算、文化、学习、情感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 《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是一本研究认知科学哲学的著作,适合大学哲学系和心理学系的师生以及本科以上的哲学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阅读。

目录:

总序 导论认知科学哲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哲学对于认知科学的作用 第二节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 第三节 认知科学哲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认知科学的哲学审视 第一节 认知科学的哲学根源 第二节 认知科学的范式更替 一、从形而上学思辨到心理实验 二、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义 三、从认知主义到联结主义 四、计算表征主义的综合 第三节 认知科学的方法论转变 一、从内省审查到行为分析 二、从心理还原到功能建构 三、从符号运算到人工神经网络 四、结束语 第二章 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认知科学的唯物主义基础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唯物主义 二、霍布斯的本体”唯物主义 三、拉美特利的方法”唯物主义 四、心灵哲学的排除式”唯物主义 五、进化心理学的基因”唯物主义 第二节 认知科学的实在论基础 一、科学的本体实在论预设 二、三个世界”理论 三、解释三个世界”的两个竞争范式 四、科学认知方法论 第三节 认知科学的认知思想基础 一、笛卡儿:认知是天赋理性的演绎过程 二、洛克:认知是后天经验 三、莱布尼茨:认知是天赋观念 四、休谟:认知是习惯的联想 五、康德:认知体现在人的能动性中 六、孔狄亚克:认知始于感觉 七、怀特海:认知是思想过程 八、维特根斯坦:认知是超感觉的符号操作过程 九、波普:认知是三个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十、海德格尔:认知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第三章 认知科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节 认知的功能主义 一、机器功能主义 二、心理功能主义 三、类功能主义 四、功能主义对心理和物理事件的说明 第二节 命题态度与方法的个人主义 一、信念与命题态度 二、认知方法的个人主义 三、认知方法的非个人主义 第三节 感受特性及其物理实现 第四节 知识与知识的表征 一、知识表征问题 二、知识表征的不同类型 三、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 第四章 认知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认知方法的历史思想 一、早期的认知方法思想 二、文艺复兴以来的认知方法思想 三、现代认知方法思想 第二节 认知的假设与隐喻 第三节 认知模型蕴涵的假设 一、信息加工模型的假设 二、神经网络模型蕴涵的假设 三、进化心理学模型的假设 第四节 典型认知隐喻及其认知建模 第五章 语境与认知推理 第一节 语境的表征、计算与变换 一、语境的定义与分类 二、文本语境的表征计算与意义变换 三、境遇语境的表征计算与意义变换 四、认知语境的表征计算与意义变换 五、科学语境的表征计算与意义变换 六、基于语境的认知推理 第二节 语境与语用模型推理 一、语用模型表征理论对反结构主义的回应 二、直觉认知能力在语用模型表征中的作用 三、语用模型表征中逻辑和认知的协同 四、语用模型表征的认知推理功能 第三节 语境与认知构架 一、认知构架及其个体差异 二、一般认知构架 三、冯诺意曼认知构架 四、人造神经网认知构架 五、认知构架的语境重建 六、结束语 第四节 语法隐喻与认知 一、语法隐喻”及其预设 二、语法隐喻”与意向姿态” 三、语法隐喻”与元话语” 四、任务一工具隐喻”对不同语法”的整合 五、语法隐喻”对认知科学的意义 第六章 当代认知科学家的认知思想 第一节 皮亚杰与认知建构论 一、学科基础:皮亚杰认知思想形成的背景 二、临床谈话法:基于语言的测试 三、最适宜条件:科学认知的前提 四、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 第二节 福多与认知模块性 一、心理模块性”与非模块性” 二、心理模块性”与心脑关系 三、心理模块性”与认知的本质 四、心理模块性”对认知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普特南与认知思想试验 一、普特南与功能主义 二、孪生地球”假设及其哲学意义 三、缸中之脑”假设及其哲学意义 第四节 萨伽德与认知连贯性 一、认知连贯性及其描述类型 二、认知连贯性的实现途径 三、概念变化及其连贯性解释 四、认知连贯性的应用 五、认知连贯性与认同会议模式 第七章 认知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类比与认知 一、类比概念辨析 二、类比的结构及特征 三、类比在科学认知中的作用 四、认知作为系统的类比 第二节 计算与认知 一、PI的结构与问题求解 二、理论和解释的计算分析 三、理论发现和概念意义的计算分析 四、PI的局限性 第三节 文化与认知 一、认知与文化的语境关联 二、文化在认知中的地位 三、文化模式对认知的影响 四、文化工具对认知的影响 五、文化的变迁对认知的影响 六、文化进化对认知的影响 七、结束语 第四节 学习与认知 一、学习与认知的同一性 二、传统学习机制理论 三、学习认知语境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节 情感与认知 一、情感及其评价理论 二、认知的情感依赖性 三、情感守恒假设及其量度 四、情感守恒假设的预设和证据 五、情感守恒假设对认知的意义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5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6 4.5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