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我们的心灵,我们自己

我们的心灵,我们自己

作者: 唐映红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1

价格: 22.00

ISBN: 9787801005649

扫码右侧二维码

目录:

目录 序一: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良好的个人 冯祥英 序二:我们的心灵,我们自己 贾虹琳 第一章 生态时代的心理学 我相信每个读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样的挫折或危机,发 生在不同人身上时,却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有些人愈挫 愈勇,有些人则一蹶不振。其间的差异在于他们的心理 素质不同;而心理素质的差异又往往根源于生活方式的 迥异。如果仅仅是针对心理素质的表现进行调节,并不 能彻底解决心理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心理素质,首要 是建立良好的心理生态。 第二章 我们是谁? 在被人们称为“网络传媒时代”的今天,学会以一种坚定 而宽容的态度待人待己是塑造良好心理生态的基本品 质。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与资讯泛滥是谁也不能改变,须 臾也无法逃避的现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了坚 定的信念和目标,才能知道自己要攫取的价值和资讯是 什么,而不会在不同的价值观和数以亿计的资讯中迷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保持一种宽容的品质, 我们才能协调好自己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而不至于在狭 隘价值观的牛角尖里窒息。 第三章 我们的心灵:揭开心理生态的奥秘 可是,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他的能力范围是正 常的,那么他就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好。即使他有志于 给社会或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凭借他的能力也完全可 以应付自如。国外的心理学家曾经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 学家的智商情况作过统计,发现在智力正常的范围内,取 得的科学成就与智力的高低没有必然的相关。换句话 说,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非是所谓“发挥无穷潜 能”的奇才,他们只是把他们正常的能力发挥出来罢了; 同时,对那些“潜能”超常的人来说,超常的“潜能”其实并 无助于他获得成功。 第四章 约柬中成长 如果在一个专制或是野蛮的社会里,由于社会本身的生 态已经败坏和恶化,在这样社会里的某个人出现心理困 扰就难以认为是他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社会里同样一个 人出现了心理困扰,表现为严重的焦虑和压力过大,这时 就不得不为他考虑建议的可行性。如在八十年代的南 非,由于种族隔离,黑人是不能自由迁居到白人居住区域 的,那么他在选择迁居的可能性时就不得不有所顾虑。 在另一些更为专制的社会里,他甚至根本无法自由迁居 到任何其他地方(或者迁居的成本和风险将使他面临更 严重的焦虑和压力),而导致他焦虑和压力的根源完全可 能来自于对居住地的不适应。这时,任何心理辅导工作 人员除了无效地重复告诉他一些毫无苍白空洞的方法, 而根本不能找到有效办法解除焦虑和压力的根源 因为 导致他困扰的根本就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第五章 创造成功人生的能力 逆境商数是保罗・史托兹博士的训练教程里面的一个重 要概念。他认为在智力和情绪能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奋斗过程中坚持下去,而另一些人 却停滞不前,其间的分别就是人们“逆境商数”的差异。 通过研究,他根据对待挫折和困境的不同行为方式把人 分为三种:遇难而退者(quitter)、中途而止者(camper)和 攀登者。 攀登者是三类人中惟一具备成功者素质的人。他们的生 活目标明确,知道努力就会有回报。他们从不懈怠,也从 未忘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在哪里。攀登者或者从来就有 着鼓励和优越的心态,或者从来都不屈服于挫折和困境 从来就没有被驯服成习得性无助的奴隶。 第六章 追求成功的生活 可事实上,我接触了很多人生追求成功的路上感到迷惘 和困惑的人,其中有许多在商业或其他方面完全可以取 得杰出成绩的人,他们缺乏的恰恰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稳 定的心态。如果技巧性的因素成为了你人生的准则,那 么,你不得不在不同的场合和时势下选择不同的方式。 也就是说,如果你仅仅掌握一些技巧,而没有把它融入到 心理生态里面去,成为有机的部分,那么,你必须不断使 你的心理生态去适应不同的情境。我们知道,人的心理 生态和心理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生活的 积累中形成的 一旦相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模式形成 后一般要彻底改变已经很难。而一开始就采取随机应 变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那么,你获得的不过是眼前的利 益,而必将损害长久的财富。 第七章 成功的人生要素 当我们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我们不会在乎自己的短处 或长处,也不会推卸责任。婴儿眼中的世界总是充满好 奇,值得尝试,值得探索。当他摔倒时,他立即就爬起来。 可是,当我们成长的时候,父母和老师告诉我们最多的不 是该做什么,而是不该做什么,或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 不好的。对一个成长中的婴儿的尝试,他得到的约束和 禁锢,多于他得到的鼓励。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消极的 自我暗示,用谦虚的方式来牢记自己的短处。这可以说 是中国的教育文化的特色,造就出大家“害怕失败”的心 理,比“追求成功”的欲望更强烈,使人群中的绝大多数成 为遇难而退者或半途而止者,惟独难以把他们塑造成攀 登者。 第八章 通过训练达到成功 早在6年以前,我从四川省的重庆市考到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那时,我就怀着一种强烈的动 机,希望能够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找到有效的帮助人们改 善心灵的方法。像我这样出身在普通的平民家庭,既没 有可以夸耀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可以傲视他人的资质才 华,更没有足够的运气等待奇迹般的机遇降临。可是,这 些并没有扼杀我对成功的向往和努力。我相信只要通过 我们个人的不懈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取得成功。但是,由 于我们缺少经验,缺少指点,缺少正确的方法,泡沫一样 的琐屑事情影响着我们向成功迈进。没有人鼓励,也没 有人提携,挫折和失败随时会夺走我们的斗志,使我们不 得不向现实妥协 第九章 评估和案例 这两位读者都很希望参加我们的“心灵体操”训练,可是 他们应该得到的指导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直接把一些 成功的准则给他们,他们可能会受到启发,甚至受到触 动。可是,他们需要提高的能力是不同的。对前一位工 程师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会放松,然后检讨自 己的认知观念,使之明白完美主义认识倾向是使自己情 绪陷入困顿的关键原因。他必须对自己看待问题的思维 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他在认知改进的基础上进行情绪 矫正。 对后一位年轻的教师,他需要的就不是认知――情绪的 协调,他需要的是增进人际沟通技能。即使他存在一些 认识上的问题,也往往是由于不善交往造成的“果”,而不 是“因”。他是由于不知如何增进人际交往,才认同了消 极的观念:“我不想在交往上花费太多精力’。如果他掌 握了必要的技能,那么他就不会觉得人际交往是“费事’ 的 他需要的是自信心训练和行为练习。 附录一:“情商”与心灵体操 附录二:心灵体操训练面授讲义 附录三:《家园》精选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09-30 8.7k
长安的荔枝
2024-09-30 3.9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