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在汉藏之间
作者简介:
王明珂,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为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十几年来多次到川西羌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川西羌族地区是指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理县等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羌族民族史,也是一本羌族民族志。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南隅与北川地区,即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理县等地。 本书希望通过 “羌” 之历史,说明华夏(自觉的)西部族群边界变迁,以及其如何贡献于近代中华民族之形成。这项研究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思考架构,即“羌” 曾是古华夏心目中的西方牧羊人或西方异族概念,它代表古华夏自觉的我群西方边缘(the sense of otherness)。因此探索华夏历史记忆中 “羌人” 概念的转变,便是探索华夏自觉的(或主观认定的)我群西方边缘之变迁。不只如此,在公元7世纪以后,青康藏高原东缘华夏心目中的诸羌部落又成为吐蕃(与后来的藏族)之政治﹑宗教﹑文化与族群之边缘(朵康)。这样的历史发展终使得青康藏高原东缘之广大地区及其人群,在近代时成为汉藏间一个模糊的边缘。这也是本书书名《羌在汉藏之间》用意所在。
目录:
序(李亦园) 前言 文本与田野说明 社会篇 导言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人群 一、 各行政区简介 二、 语言、体质外貌与文化表征:谁是羌族? 第二章 村寨与城镇生活 一、 村寨聚落 二、 村寨中的经济生活 三、 城镇、街市与乡上 四、 邻近城镇:松潘、马尔康、灌县与成都 第三章 族群认同与区分 一、 婚姻与家庭 二、 家族 三、 村寨与其守护神 四、 “羊脑壳”与“牛脑壳” 五、 “尔玛”、“汉人”与“蛮子” 六、 “尔玛”与羌族 七、 “一截骂一截”的族群体系 第四章 结构下的情感与行为 一、 村寨生活中的“我族”与“他族” 二、 村寨中的邻人与女人 三、 社会规范、污秽与代罪羔羊 四、 岷江上游村寨中的毒药猫 五、 女性与猫:区分的破坏者 六、 “内部毒药猫”与“外在毒药猫” 七、 无毒不成寨 八、 经验、历史与神话 九、 “现在毒药猫少多了” 历史篇 导言 第五章 羌族史:典范与解构典范 一、 典范的羌族史 二、 近代国族主义下之民族与中华民族 三、 典范羌族史的形成过程 第六章 羌族史的再建构:华夏边缘观点 一、 商至汉代华夏之羌人概念变迁 二、 华夏边缘羌人地带之形成:东汉晚期至魏晋 三、 羌人带的萎缩:汉化、番化与夷化 四、 羌人带上最后的“羌人” 五、 民国时期民族调查者所发现的羌民 六、 华夏边缘的本质及其变迁 第七章 本土根基历史:弟兄祖先故事 一、 根基历史 二、 村寨中的弟兄祖先故事 三、 根基历史的内在结构 四、 “弟兄祖先故事”中的历史心性 第八章 羌族认同与英雄祖先历史 一、 20世纪上半叶羌族认同的萌芽 二、 老实的蛮子:周仓与孟获的子民 三、 汉族的拯救者:李冰与樊梨花的后代 四、 古老的华夏:大禹子孙 五、 过去很强大后来被打败的羌族 六、 流传羌族中的两种神话传说 七、 羌族认同及其本土历史记忆 文化篇 导言 第九章 古羌人文化:事实、叙事与展演 一、 社会记忆中的古羌人文化 二、 古华夏对羌文化的描述 三、 文化夸耀与模仿:北川羌人的例子 四、 近代羌文化探索与书写 五、 近代羌民文化探索:宗教信仰 六、 在差异体系中寻找相似 七、 异文化书写中的华夏边缘建构与再建构 第十章 当代羌族认同下的文化再造 一、 羌族本土文化建构的背景 二、 羌族文化再造:语言、文字 三、 羌历年与锅庄舞 四、 羌族妇女服饰 五、 饮食文化:北川的例子 六、 天神、白石信仰、端公与祭山会 七、 文化展演 结语:历史的创作物与创作者 一、 华夏边缘的历史与“历史” 二、 另类“历史” 三、 历史与“历史”下的近代产物 四、 华夏边缘的省思:人类生态观点 五、 近代华夏边缘再造:由“蛮夷”到“少数民族” 六、 中国民族的再思考 参考书目 谢词 追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