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作者: 论敏编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4

价格: 23.50元

ISBN: 9787801231314

扫码右侧二维码

内容简介:

天地之间,万物翻备,莫贵于人。而人体之保全,又赖于命于天地滋养,违之则病。而人又能治病,医之则救。古之医者,黄帝也。读了《黄帝内经》,即知病从体中生,体在自然中,心与自然万物相应,则病不生,故治病先治心。 药理与事理相合,医法与心法不二。医者读《黄帝内经》,悟到的是古代医学上的精髓; 仁者读《黄帝内经》,悟到的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的智慧。 有人认为,〈黄帝内经〉与〈易经〉都来源于史前的另一个超文明或外星人,因为〈黄帝内经〉的著者确是一位至高无上的“人”,这种“人”比当时,乃至今人有着更加先进的思想,所以被古代称为“上古真人”。所有这些,无不给〈黄帝内经〉蒙上一层神秘的光环。 其实,《黄帝内经》确实神秘。古代医学尚未形成解剖学科之前,《黄帝内经》竟然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而且在某些方面比近代西方才兴起的人体生理学、医学病理学、医学地理学、医学物理学的论述更为精微深刻。其中许多内容,甚至西方现代科学至今还不能完整地作出解释。 其实,它不并不神秘,《黄帝内经》中所论述、记叙的都与人体、人的生活及人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只要认真去读,人人都能有所得,都能找到自己的体验和感觉,并获得多方面的人生启迪。

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篇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亡)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亡)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2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2 4.5k

评论

2024-06-20 20:56:27
云中蝶舞发表
《黄帝内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医学典籍,它不仅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还对人体解剖、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着详尽的论述。书中提出的“阴阳五行”、“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理论,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06-20 20:56:27
孤城落月发表
《黄帝内经》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疾病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书中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受自然规律支配的有机整体。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保持健康,避免疾病。
2024-06-20 20:56:27
清风拂柳发表
《黄帝内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不仅是医学宝典,也是人生哲学。书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上工治未病”等思想,不仅对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启示。
2024-06-20 20:56:27
雪落无痕发表
《黄帝内经》不愧为中医经典,其内容之博大精深令人惊叹。书中对于人体的描述十分详细,对于病理的分析也很深入,对于治疗方法的论述也非常全面。通过阅读《黄帝内经》,我们可以对中医体系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2024-06-20 20:56:27
竹林听雨发表
《黄帝内经》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书中对于疾病的论述不仅有理论的阐述,更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对于我们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