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
内容简介:
《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由作者的系列讲座改写而成。《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以后现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通过采取具体的艺术作品与多位哲学家之间“对话”的形式,在阐述不同类别的艺术发展流变并揭示其共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同时期哲学之思的大背景。阐明了后现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矛盾性。全书共六章,每章皆为艺术作品与哲学之思的交织,涉及音乐、绘画、雕刻、摄影和诗歌等艺术领域,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柏拉图、康德、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哈贝马斯、拉康等哲学家的思想并进行论述。每章可独立成篇,可依次而读,亦可兴之所至,随心而阅。
目录:
文献简称 致谢 导论 0.1 现代美学中的康德哲学起源 0.2 无法实现的浪漫主义渴望 0.3 浪漫主义的反讽 0.4 (后)现代主义之争 0.5 现代主义的根基 0.6 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VERWINDUNG 0.7 浪漫主义渴望的适时性 0.8 人类的浪漫图景 0.9 全书概要 1 冰封隐喻 1.1 冬之隐喻:隐喻之冬 1.2 顾蒙逊的《伟大的诗》 1.3 尼采和隐喻 1.4 固化与冰冻 1.5 先验的隐喻 1.6 悲剧的智慧 1.7 苏格拉底的真理和虚无主义 1.8 浪漫主义渴望的矛盾情绪 1.9 超人音乐家苏格拉底 1.1 0多么寒冷的阿拉斯加 2 自主之路 2.1 皮亚杰对智力发展的研究和理性化 2.2 艺术的理性化与进步 2.3 斯特拉和现代艺术的完成 2.4 理性化的另一面: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反叛 2.5 法兰克福:理性化和现代主义 2.6 作为后现代主义者的斯特拉 2.7 从先锋派到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得不偿失的胜利 3 遗忘的艺术 3.1 形而上学与美学 3.2 叔本华的音乐美学 3.3 叔本华美学中的矛盾 3.4 尼采的《碎片本身》 3.5 重复和遗忘:史蒂夫·里奇的音乐 3.6 重复而死 3.7 超越现实原则? 3.8 永恒轮回的此刻 4 第一个词和最后一个词 4.1 无意识的修辞学 4.2 言说的语言 4.3 无言的诗人 4.4 海德格尔的主体系谱学 4.5 去蔽和遮蔽的存在 4.6 永恒的缺失 4.7 诊疗床上的诗人 4.8 诗与思 4.9 从形而上学到隐喻:后现代哲学得不偿失的胜利 5 否认与再现 5.1 马格里特的烟斗:是的,我知道,但 5.2 性和审美的否认 5.3 唯美主义的反常 5.4 阳具作为先验的能指 5.5 后现代的精神分裂 5.6 深层的表面 6 世上最老的贵族 6.1 巴特反抗偶然性的战争 6.2 音乐符号学和语言文字的边界 6.3 18世纪音乐符号学的考古学 6.4 奏鸣曲式和人的认识型 6.5 主体的音乐主导权 6.6 巴特的第二符号学和作曲家之死 6.7 凯奇的完全偶然性 6.8 尼采、海德格尔和偶然性(chance)世界 6.9 风弦琴 后记 虚拟的浪漫 1从浪漫之欲到数字之欲 2(后)现代浪漫主义 3(后)现代计算机 4数字梦想 参考书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