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张之洞(上中下)

张之洞(上中下)

作者: 唐浩明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7

价格: 69.80元

ISBN: 9787020034451

扫码右侧二维码

内容简介:

张之洞比曾国藩稍后,是近代鼓吹洋务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北洋军阀的大帅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直至今日仍不时被人们提起,从总体国策来看,这个口号也仍旧是被一再探讨而未有结论。写历史小说,要能概括出某一时代的精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这些都是文武全才,能破坏又能建设、诗酒风流、端穆沉藉的大人物。他们处在一个风云变色的年代,处理军国大事,并与中外一流人才打交道,“立德、立功、立言”,简直无所不能。奇怪的是,往往在血与火的大时代,历史才会集中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

目录:

第一章 清流砥柱 一 张之洞拍案而起,愤怒骂道:崇厚该杀 二 京师清流党集会龙树寺 三 慈禧看到一个社稷之材 四 慈禧钦点张之洞为癸亥科探花 五 原来张之洞短身寝貌,慈禧打消破格提拔的念头 六 杨锐向老师诉说东乡冤案 七 前四川学政为蜀中父老请命 八 张之万对堂弟说:做官是有诀窍的 九 为借东乡之案做文章 ,醇王在清漪园召见张之洞 十 慈禧送给妹妹的礼物居然被人踢翻在地 十一 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第二章 燕山聘贤 一 赴任前夕,张之洞深夜造访醇王府 二 王夫人突然难产去世 三 一位报国心强烈的热血之士,偏偏年轻时又错投了主子 四 出山前夕,桑治平与张之洞约法三章 五 来到山西的第一天,张之洞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罂粟苗 六 遭遇的第一个县令便是鸦片鬼 第三章 投石问路 一 得知周武王酒爵是徐时霖的礼品,张之洞顿生反感 二 卫荣光向后任道出山西的弊端 三 张之洞决定做出一两件醒目的大事来 四 王定安贡献三条锦囊妙计 五 解州书院里藏卧着一位四朝大老 六 敢参葆庚、王定安,看来张香涛不是书呆子 第四章 晋饲知音 一 为了五万两银子,张之洞不得不违心替票号老板办事 二 圣母殿里的灵签 三 夜阑更深,远处飘来了琴声 第五章 清查库款 一 为获取赈灾款被贪污的真凭实据,阎敬铭出了一个好主意 二 胡林翼被洋人气死的往事,震撼张之洞的心 三 终于找到了藩司一伙贪污救灾款的铁证 四 巡抚衙门深夜来了刺客 五 刺客原来是藩司的朋友 六 借朝廷惩办贪官之机,张之洞大举清查库款整饬吏治 七 秋夜,女琴师的乐理启发了三晋执政者 第六章 观摩洋技 一 英国传教士给山西巡抚上第一堂科技启蒙课 二 巡抚衙门里的科学小实验 三 唐风宋骨话诗歌 四 人生难得最是情 五 离开山西的前夕,张之洞才知道三晋依旧在大种罂粟 第七章 和耶战耶 一 恭王府里的密谋 二 慈禧深夜召见李鸿章 三 醇王府把宝押在对法一战上 第八章 谅山大捷 一 面对炮火,好谈兵事的张佩纶惊惶失措 二 马尾一仗,毁了两个清流名臣的半世英名 三 海隅荒村,张之洞恭请冯子材出山 四 来了个精通十国语言的奇才 五 冯子材威震镇南关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1-03 8.9k
长安的荔枝
2024-11-03 4.3k

评论

2024-05-05 23:44:30
书海遨游者发表
《张之洞》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小说,生动还原了清末时期这位影响深远的封疆大吏。作者唐浩明笔法细腻,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从张之洞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到晚年的改革实践,全景式地展现了他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视角。
2024-05-05 23:44:30
历史追忆客发表
读罢《张之洞》,我仿佛身临其境,见证了清末中国风云变幻的一幕幕。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张之洞的刚毅果决、袁世凯的野心勃勃、李鸿章的圆滑精明,跃然纸上。这部小说不仅满足了我的历史求知欲,也带给我深沉的思考。
2024-05-05 23:44:30
文史爱好者发表
《张之洞》是一部长卷式的巨著,以张之洞的一生为线索,折射出晚清中国社会变革的缩影。作者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忠实记录,又有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体会历史人物的抉择与挣扎。
2024-05-05 23:44:30
读书明志人发表
《张之洞》是一部思想深刻的作品,它启发我重新思考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作者通过张之洞这一关键人物,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小说既有宏大叙事,又有微观视角,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又揭示了人性善恶的本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启蒙之作。
2024-05-05 23:44:30
阅尽千帆者发表
《张之洞》是一部人物传记,但读起来却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以张之洞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中心,勾勒出晚清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文中有战争的硝烟、政治的阴谋、文化的交融,还有人性的挣扎。这是一部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性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