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补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后考取公费留美资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博士论文出版后,获博士学位。归国后曾执教于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曾任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期间随清华大学南迁,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性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法论,则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他本人的学术成果,更是在这两个层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先生对其一生重要著作的总结:冯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主要创作于抗战时期的“贞元六书”则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1946年至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译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文革”结束后,冯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聪明”的情况下,积十年之功,“不依傍别人”,重新撰写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更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哲学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冯先生的著作,是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和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冯友兰先生所著的哲学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补》。《中国哲学史补》是冯先生1936年手定的论文集,主题鲜明,集中展现了冯先生在写作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前后,对中国哲学史的思考与探索。
目录:
序 原儒墨 THE ORIGIN OF JU AND MO 原儒墨补 原名法阴阳道德 原杂家与张可为合作 秦汉历史哲学 中国近年研究史学之新趋势 致《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辑 中国哲学史中几个问题——答适之先生及素痴先生 答张荫麟先生评《中国哲学史》 读《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答适之先生 WHY CHINA HAS NO SCIENCE—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CONSEQUENC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哲学在当代中国 附 录 致冯友兰书(胡适) 读冯著《中国哲学史》(瞿世英) 评《中国哲学史》上卷(张荫麟) 评《中国哲学史》下卷(张荫麟) 冯著《中国哲学史》的内容和读法(张季同) 人名索引 书篇名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