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蔡元培自述

蔡元培自述

作者: 蔡元培,崔志海 编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价格: 16.00元

ISBN: 9787215053281

扫码右侧二维码

内容简介: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 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 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相关推荐

追问
2024-12-29 9.1k
长安的荔枝
2024-12-29 4.6k

评论

2024-05-06 09:06:37
书虫小新发表
《蔡元培自述》真是彰显一代教育宗师的思想伟力!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废除封建教育宗旨、倡导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担任北大校长后,更是将学术自由、科学民主贯彻始终,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活力。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是教育界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传承。
2024-05-06 09:06:37
阅读小达人发表
读《蔡元培自述》,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教育巨匠进行精神对话。蔡元培先生治学严谨,思想开明,始终坚持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提出的教育方针,强调道德教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至今日,这些教育理念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本书既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宝典。
2024-05-06 09:06:37
知识探索者发表
《蔡元培自述》不仅是一部自传,更是一本教育理论的宝库。蔡元培先生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始终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如废除封建教育宗旨、倡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等,对近代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详述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生涯和教育理念,为我们研究中国教育史、了解近代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资料。
2024-05-06 09:06:37
文学爱好者发表
翻开《蔡元培自述》,仿佛跟随蔡元培先生走过了一段激荡的岁月。从青年时期的爱国救亡,到留学期间的博闻强识,再到回国后的教育改革,蔡元培先生始终是时代进步的先行者。他的教育思想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汲取了西方先进理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读罢此书,深为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情怀和改革精神所感动。
2024-05-06 09:06:37
历史研究员发表
作为一部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蔡元培自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蔡元培先生作为20世纪初中国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其自述不仅记录了个人经历,更反映了那个时代教育变革的脉络。书中详细描述了蔡元培先生参与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等重大事件,为我们了解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