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童话
作者简介:
王凡 王凡 曾经生活在中南海。撰写了《新编中国近代史话》、《近代中国御辱求强史话》、英文版《中国史话》近、现代卷、《中国历史大事典》、《目击历史――关于当代中国大事伟人的口述实录》、《红墙警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等书。《知情者说》丛书最初即其个人文集。是大型史书《图文共和国史记》、《开国元勋――共和国首届政要纪实》的策划、主编、撰稿之一。 东平 其父于六十年代前期调入中南海工作。她著有《东方之女》、《天涯路》、《中国人探险纪实》、《走过彩云南》等书。
内容简介:
说到中南海,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以及策源于那里的波及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强的中国、甚至亚洲地区的政治风云。然而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这块为红墙围着的院子里发生的一切,都被严密地封闭着,让世人感到神秘莫测,因而充满好奇和诱惑。于是,这里偶尔透出的只言片语,抑或某件事情的零散琐屑,往往被辗转演绎成与实情差异霄壤的故事。于是,中南海更神更奇了。 的确,中南海的运筹决定了1949年以后中国的命运,然而政治经济运筹并不能包容那里的一切。其实,工作和生活在中南海内的,除了中共中央及共和国政府最高领袖外,还有一批从高级、中级到一般级别的中共干部,以及大约两三百个孩子。这里除了演进着有关中国和世界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及重大社会问题的最高决策历程,维系着中央与政府各部门及各地领导群体联结管道的流通外,还有着与普通人近似的生活。 世人有世人的中南海揣测,中南海里的成人们有自己的中南海感观,而孩子们眼里的中南海则又是一番天地。孩子们的嬉戏打闹,说明中南海内有宽松的生活空间,孩子们眼里的领袖人物,与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人物,别有一番风韵,孩子的一些观念,可以看出中南海的成人们潜移默化烙上的印迹,成人们也许不会故事在熟悉的孩子面前表演,故而孩子可能看到成人更真实的瞬间……
目录:
第一章 从黄土地走进高高的红墙 1 中共领袖们在北平落脚的尘埃未定,李宗仁的和谈代表就住进了市中心的六国饭店/“附近的居民说我们就像根火柴棍,住在柴棒子胡同名副其实。”/ 2 几位负点儿责的人,受周恩来耳提面命打前站/“林伯渠说:‘你不能走。’把我爸爸留了下来。”/喘息未定,周恩来的电报就追到北平了/ …… 第二章 菊香书屋周围的新人家 1 从香山到中南海的大搬迁开始了/叶剑英通知伍云甫,带四枝驳壳枪,跟林彪一起来/毛泽东把他用的一种叫“吉硅卜拉多”的进口药,给了熊天荆/ 2 潘开文跟随朱老总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久很久/无论领导还是特务员自己,都觉得这个称呼听着别扭/杨尚昆性格开朗,好像和谁都能融洽相处/ …… 第三章 几个在毛泽东周边办公的机关 …… 第四章 西花厅海棠吸引了周恩来 …… 第五章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 第六章 “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 第七章 孩子版本的春耦斋故事 …… 第八章 刘少奇住得最久的寓所 …… 第九章 孩子最多的人家 …… 第十章 机密氛围里的非机密轶闻 …… 第十一章 将帅服悄然陈列在勤政殿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