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超人 李泽楷传
内容简介:
本书从李泽楷的出生、求学起,详细地记录了他成长为“香港新超人”的经历,包括他的生活、经商、感情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演绎李家王朝的商战神话,解读数字英雄的创富真经。
目录:
第一章 稚子心 童趣历历洒豪园 他出生在香港深水港的豪宅,多少人仰慕,想跻身于此。其父亲已是当时的“塑料花大王”,随着他的成长,父亲投资房地产进入股市,演绎了一代香港富豪的传奇。 第二章 幼看长 豪门虎子露端倪 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读中学时,李嘉诚已带他们回公司开会。“带他们到公司开会,目的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们明白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 第三章 做球僮 美国求学苦磨砺 因为做球憧时,常常背负沉重的球棒袋,结果扯伤右边肩膀,现在无论起立或坐下,他会时不时拉一拉右胳膊,并表示最讨厌别人打高尔夫球。 第四章 办卫视 对手世兄吴光正 烽烟四起,很难确认谁最先挑起战火。李泽楷不准许九龙仓打进长实系兴建和管理的大型屋村、大厦楼宇安装有线电视;吴光正则禁止安装卫星天线的持牌公司,进入该家族所控的大厦安装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 第五章 霸全球 默多克觊觎港卫视 1992年春天。默多克在买下一家西班牙电视台后仍感饥肠辘辘。此时西方经济停滞萧条,市场低迷,清规戒律又多,因此他把目光投向了被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喻为“电视最后的疆场”――亚洲。他牢牢地盯住了香港由李泽楷控制的亚洲卫星电视。但他第一次提出的对卫视投资2.5亿美元却惨遭拒绝。 第六章 强中强 老默不敌小超人 李泽楷把一个只经营了三年没有盈利的电视网出售2/3,自己还保留着1/3的股份和香港政府颁发的广播网许可证。不仅全部收回了投资,还净赚了3O亿港元。“小超人”顿时威水香江。 第七章 承衣钵 龙腾虎跃竞风流 年届72岁的李嘉诚,正式将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一职,交棒给大仔李泽钜,今后自己专注于和黄业务。换言之,控股公司长实集团,在李嘉诚的监察下,由那天起将驶入新纪元李泽钜时代。 第八章 创盈科 走出父兄荫庇 小超人在接受狮城《商业时报》采访时透露一个信息,在他盈科草创之初,父亲为使他“回。心转意”,安排他做和黄行政总裁,遭其拒绝。他说:“我来狮城发展,就是要摆脱父亲的前庇。” 第九章 登金榜 少帅才俊志不凡 李泽楷现有之八面威风,真是与李嘉诚当初的筚路蓝缕不可同日而语。所幸,虎父无光子,李泽楷现时之创业条件虽然与乃父不同,但从他的奋斗精神上,人们依稀可见李嘉诚青年时期的影子,这是乃父堪可心慰的。 第十章 意气扬 潇洒更胜老超人 小超人在资讯科技界的发展有目共睹,自然有其压力,减压自然会向刺激的玩意着手,以潜水来减压,虽然拥有小型飞机驾驶执照、但近一、两年间亦较少玩。 第十一章 高科技 小超人筹建“数码港” 在饱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伤痛后,香港迎来了高科技发展的浪潮。小超人李泽楷匆忙赶上末班车,游说特区政府筹建香港硅谷――数码港,几经波折,最终如愿以偿。 第十二章 借“蛋壳” 盈动生出火凤凰 获得数码港后,小超人再显大手笔,借壳上市,从而上演了日赚三百亿的神话,盈科变为盈动,又一次掀起科技股的浪潮。 第十三章 舞长袖 联手英特尔虎添翼 李泽楷并不满足于做香港第一,盈科数码动力的其它两大块业务已经把他瞄准亚洲第一的昭昭之心,大白天下。 第十四章 争电讯 小超人力战李显扬 商场多为利所趋,有实力的商人在何时出击,都在意料之中,谁愿意眼睁睁看着大块的瘦肉给别人啃。 第十五章 失东风 李显扬无力回天 虽亦为强人世家,再有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相助,异域人士李显扬终难敌地头商家小超人李泽楷。只有抱恨离去,另寻他地。 第十六章 举旌旗 电讯终落盈动手 李泽楷不愧小超人的名称,在他的完美形象包装下,有着一颗充满挑战的心。这次收购大战,小超人大展才能,加上中银的强大资金后盾,一举击败李显扬,凯旋而归。 第十七章 伊人谁 犹抱琵琶半遮面 她们给李泽楷列表如下: 年龄:33岁 学历:美国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学士 任职:盈科拓展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和记黄埔副主席 光荣历史:1994年获(时代》周刊选为“全球IOO位商界领袖”、1998年获《时代》周刊选为“全球50位数码精英” 拍拖现况:刚与盈科之花 Karen Lain分开,暂未有亲密女友 最喜欢女性:智能型斯文女子 出没地点:中环万国宝通银行大楼山顶裕景花园 第十八章 向中原 网络弄潮逐浪高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互联网业虽然风起云涌,但总体来说还非常幼弱。李泽楷及其盈动进军内地,是将促进中国IT业的发展,还是将引起同室操戈?人们拭目以待。 第十九章 浪逐浪 争做亚洲第一霸 他常挂嘴边的豪情壮语是:“今天盈科是全亚洲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亚洲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第二十章 新超人 李泽楷独树一帜 谁也没想到,这个纤瘦的小子,日后会成为直追他老子身家的香港又一大富豪。他所做的,足够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普通民众津津乐道大半生。
评论